第四十一章 一路緊追(2 / 2)

柳逸玄遠遠看到前麵的隊伍停下了腳步,知道他們已經發現了自己,便直往隊伍中趕去,柳逸玄用目光快速掃了一眼這送親的隊伍,隻見隊伍中間位置有一輛錦繡山河桐花鳳輦格外顯眼,便知那是公主的車輦,柳逸玄拍馬直奔靈兒的車輦而去,卻被護衛的禦林軍攔住去路。

此時那張邦昌帶著幾名護衛趕到近前,見是柳相國的公子趕來,連忙開口問道:“柳公子何故到此啊?”

柳逸玄定睛來看,原來負責送親的是兵部侍郎張邦昌,這張邦昌與柳逸玄雖然差著一輩,但柳逸玄也曾跟著他父親在樞密院參加過幾次朝會,對朝裏的幾位有頭臉的老臣還是多少有些印象,這張邦昌五十出頭的樣子,身材中等,體型清瘦,一縷山羊胡子飄在胸前,顯得有幾分儒雅之氣,自從李綱被罷免了兵部尚書之位之後,欽宗便把兵部大小事宜交與了這位張大人,這張邦昌與太師朱範皆是議和派的代表,主張對金人采用懷柔政策,因此這次公主和親一事,欽宗也交給他來辦理。

柳逸玄本是急急忙忙趕來攔阻和親隊伍的,但看到這麼多的兵馬護送車輦,還有張邦昌這個老臣隨行,便料到若想順利救走靈兒也絕非易事。

這張邦昌是奉了欽宗旨意送公主和親的,想讓他調轉車輦回城,除非有欽宗的聖旨,否則絕對沒有希望。再者說來,如果這張邦昌是個主戰的強硬派,柳逸玄還有可能費些口舌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說動他與金兵撕破臉皮,帶著公主返回汴梁,可是這張邦昌又是個徹頭徹尾的投降派,指望用三寸之舌救走靈兒仿佛也沒多少戲份。

柳逸玄思來想去,要救靈兒隻能冒險一搏,非常之時必須也要有非常手段。

“哦,原來是張大人,晚輩這裏有禮了!”柳逸玄在馬上握拳施了一禮。然後又道:“末將奉了聖上旨意,讓你護送玉靈公主的車輦即刻返回汴梁。”

“什麼?回汴梁?”張邦昌簡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他麵帶懷疑地看了柳逸玄一眼,又回身跟自己的住手們對視了一番,顯然對柳逸玄帶來的這個聖旨帶有懷疑。

“聖上今天早上還叮囑本官要一路照料好公主,並將與金人談判的國書都交給了我,怎麼會突然改變主意呢?”

張邦昌的質疑說得有理有據,嗓門也比柳逸玄高了一個調,而事實也的確如此,這公主的儀仗才剛剛出來京城不到兩個時辰,這會子又讓人傳旨原路返回,顯然是不合常理。

柳逸玄聽了張邦昌的疑問,一時心裏也發虛了起來,自己今天不光要把謊話編的好,還要編的像,這樣才能蒙混過關。並且柳逸玄早已下定決心,一旦他能順利把靈兒接走,就帶著靈兒遠走高飛,再也不回京城,再也不當什麼相國公子,再也不管什麼北宋王朝了!

因為經過了靈兒和親這件事,柳逸玄徹底認清了北宋王朝的奴性麵孔,他們隻圖一時苟安,從來不反省自己,落得個國破家亡完全是罪有應得。柳逸玄對未來沒有多少奢望,隻求能跟靈兒待在一起,不讓她再受這種無辜的委屈,若能救她回去,他就把靈兒帶到江南一帶,然後找個安靜的小鎮好好生活。因為按照曆史的走向,雖然金兵會把北宋滅亡,但打到江南還需費些時日,如果自己帶著靈兒逃往江南一帶,一則可以避難,二也可以遠離朝堂的紛爭,不再管北宋王朝的這些破事,這樣在亂世之中明哲保身,也不失為一條上策。

“這個嘛……”柳逸玄麵對張邦昌的逼問顯得有些緊張,但為了演得更像一些,柳逸玄故意板著臉顯出一副嚴肅認真的樣子,繼續說道:“這個我也不太清楚,聖上是天子,天有不測風雲,豈是我們做臣子所能預料的?怎麼,張大人是懷疑我假傳聖旨嗎?”柳逸玄眼睛一瞪,調門一提,露出一副禦史欽差的樣子。

可張邦昌卻不吃他這一套,張邦昌知道柳家與公主之前有過婚約,那柳安國在朝堂上也是極力勸阻欽宗答應和親一事,今日柳家公子親自過來傳旨,保不準真的就是假傳聖旨,擾亂和親大計。張邦昌回頭看了看身邊的下屬,顯然是沒了什麼對策,那下屬中有一個昔日的門人,對張邦昌悄悄說道:“大人,這柳家公子與公主有過婚約,今日來傳旨,八成是有假,如果真是皇上的旨意,就應該有聖旨拿來,他口說無憑,我們豈能信他?”

張邦昌暗自點頭道:“說的有理。”便又問柳逸玄道:“既然柳公子是傳旨的欽差,可曾有聖旨帶來?你口說無憑,本官又如何能信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