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老臣前日上奏,讓聖上發兵太原,才有今日之敗,若不是臣的進言,也不會害的王太尉有今日之結果,是老臣之過也!”說著便伏地叩頭。
“愛卿還是起來說話吧!此次出兵,也是朕的旨意,若有過錯,也是朕的過錯,老相國不必自責了。王太尉之死,隻怪他用兵無謀,十萬大軍都沒救得了太原,他死,是因為沒臉來見朕了!”欽宗說著又歎了一口氣。
柳安國奏道:“王太尉此次出征,可謂一片忠心為主,他的長子也隨軍出征,現已在北門外等候聖上發落!不知聖上如何處置這些敗軍之將?”
“唉!朕也為此事發愁啊!不知柳卿家覺得當如何處置他們?”欽宗問道。
“臣以為,這些將士雖打了敗仗,但還能回到汴梁等候聖上發落,足見他們的一片忠心,聖上應該饒他們一死!”柳安國道。
“萬萬不可啊,聖上!”朱太師立馬阻攔道,“這些敗軍將士,身為大宋禁軍,沒有戰死沙場,卻苟且偷生,有何麵目來見聖上和大宋的百姓,若不將他們嚴懲,勢必會讓今後的禁軍人心渙散,各個貪生怕死,到那時,我大宋軍隊還有誰肯不顧生死,奮勇殺敵?依老臣之見,敗軍之中的將領,皆應按照軍令,斬首示眾!”
柳安國料定朱太師必然會主張將他們斬首,便又說道:“軍法固然重要,但民心豈能不顧?這些將士家中皆有老小,他們僥幸保住一命,沒有死在金人手中,卻要死在聖上手中,你讓他們的妻兒老小如何接受?這是陷聖上於不仁之地也!
如若聖上能將他們無罪赦免,那麼天下必將感恩聖上之體恤,三軍將士若知道聖上是愛民如子的賢良之君,也必將奮勇殺敵,以報聖上之恩呐!如今外患堪憂,正是用人之際,臣懇請聖上,給這些將士一個待罪立功的機會!”
欽宗皇帝向來愛民,他雖無雄才大略,也隻“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便說道:“柳相國言之有理,朕雖無太祖之才,也知這‘得民心者的天下’的道理,那就給他們一個待罪立功的機會!”
柳安國高呼“我主英明!”跪拜謝恩,總算保住了這些人的性命。
話分兩頭,柳逸玄快馬離開相國府,直奔城北大門,守門將士攔住,說道:“沒有命令,不能開門!”
柳逸玄道:“我有急事,我要出城!”
“有急事可以繞道而行,門外都是些殘兵敗將,沒有軍令,不能開門!”
“什麼軍令?你們這兒你聽誰的?我是柳相國的公子,我要出城,快叫你們的頭兒過來!”柳逸玄大吵大鬧起來。
這時卻見城樓上走下一員小將,問道:“誰要出門啊?”
柳逸玄看他,年紀與自己相仿,生得麵目清秀,虎背熊腰,濃眉大眼,天地方圓,一身披掛顯得神采威武,柳逸玄覺著像這麼年輕就當上了校尉,也一定不是一般人物,便說道:“是我,我要出城!”
守門小兵對那員小將回道:“嶽都頭,這位非要嚷著出城,說是相國家的公子!”
這位嶽都頭開口道:“什麼相國家的公子!沒有聖上旨意,任何人也不得出城!”
柳逸玄好言勸道:“門外的敗軍中有一位是在下的好友,他隨軍出征,九死一生歸來,我一定要到城外迎接他!還請將軍通融一下,給小弟行個方便。”
“看不出來你還是重義氣之人,但是上頭有令,在下也沒辦法,柳公子還是請回吧!”嶽都頭說道。
柳逸玄見他不開竅,一時也沒有辦法,隻得說道:“你怎麼死腦筋啊?聖上不讓開城門,是為了阻止這些士兵入城,而我是出城,又不會把他們放進來,有何不可?再說,他們和你們一樣,都是軍人,隻不過打了敗仗,你們真願意看到他們死在自己的都城腳下嗎?實話告訴你們,家父已經進宮麵聖,正向皇上求情,赦免這些軍士,不出意外的話,待會就有聖旨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