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曉風殘月(上)(1 / 2)

詞曰:

寒蟬淒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念去去、千裏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這是北宋著名詞作者柳永的一首《雨霖鈴》,當年柳永奉旨填詞,為大宋的歌女創作了許多經典歌曲,曾備受歌女們的青睞,許多歌女甚至不惜重金請他填詞,隻為能有個好的點擊量,從而取得更高的名氣。然而現在是靖康元年,柳永早已逝去,不過他這首經典的詞作仍然在北宋流行著。

吳月娘深情地演奏著這首曲子,眼睛裏閃爍著晶瑩的淚花,一句“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喚起了她的無限悲情,她在為自己的命運而感到擔憂,她已經父母雙亡,在這看似繁華的汴京城裏寄人籬下,又險些被惡少欺辱,她不知明天的生活又將如何繼續。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更讓她感到從心底散發出的寂寞與孤獨。一個曆經坎坷命運的柔弱女子,淪落到這風塵煙柳之中,她還不知道迎接她的竟還將無盡的戰亂和屈辱。淚水已經從她的臉頰緩緩滑落下來,她早已深深融入了這支曲子。

柳逸玄第一次聽到這首唱出來的宋詞,還是出自一位命運坎坷的姑娘口中,他深深的埋醉在這美妙的音樂中,竟對這位落難的歌女產生了由衷的同情和憐憫,其實他也是身在異鄉,也不知明天迎接他的會是什麼命運。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他不禁想起了江州司馬白樂天的這句感歎。然而柳逸玄骨子裏就不是悲觀的人,他雖然不知道明天如何,卻知道如何享受今天。

吳月娘唱完了曲子,搽了下眼淚,走到柳逸玄身邊道:“奴家失態了,讓公子見笑了。”

柳逸玄笑道:“太美了,姑娘真的稱得上是‘大宋好聲音’啊!”

月娘笑道:“公子取笑奴家了,哪裏是好聲音,隻是一曲陳詞拙調罷了!”

柳逸玄搖頭道:“不不不,這怎麼能是陳詞拙調呢,在我看來卻是仙樂一般!在我們那個年代,也有許多姑娘唱歌,有一個嘴老大了,唱起歌來都能把孩子嚇哭,哪像你這般輕聲細語,讓人聽著舒服!”柳逸玄邊說邊比劃著,惹的月娘也忍不住笑他。

吳月娘笑著問他:“公子也通曉音律嗎?”

柳逸玄笑道:“我怎麼會通曉音律呢!不過在我們那個年代,幾乎人人都可以唱歌,大家高興了就到酒吧、ktv去唱歌,和你們這差不多!不過我們唱的歌都不像你這樣典雅優美,我們就是瞎叫喚一下,嗬嗬!”他自說自樂起來。

月娘的丫鬟雲兒在一旁看到他們有說有笑,便來問柳逸玄,“公子,您今天當著那麼多人說,已經與我們家小姐私定終身了,不知公子此言可是當真?”

月娘忙攔著雲兒道:“雲兒,莫要胡說!”

雲兒道:“我哪是胡說啊,這是柳公子親口說的呀,想必這汴梁城都已經傳開了,我看小姐與柳公子有說有笑,真是天生的一對!”月娘紅著臉道:“死丫頭,怎麼越說越不像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