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就是要想你,還是要想你,怎麼辦?
在這樣的古城,對不在身邊的某個人的愛戀,和封藏在心底的思念也由此蔓延開來,無邊無際。
有一些在城市裏想說而沒有機會說的悄悄話就在這裏說出來了。
有一些在日夜可以相處時不曾有的思念與愛戀也這樣蔓延開來。
親愛的,其實我就是想能和你像這樣來到一個無人認識的古城,靜靜地待幾天。想這樣不慌不忙地睡到中午,沒有工作,沒有朋友應酬,什麼都沒有,就隻有你和我,在古老城牆的凝視下自由地看著彼此微笑,萬語千言,便盡在此中了。
然後我們手牽手去吃小小的店裏的各種小吃,去小小的店買那些花哨而並沒有什麼實用價值的旅遊小紀念品。明知買回去就會後悔,知道後悔卻還是要買。那種心甘情願的感覺,也是旅行去別處的一種過程。
再然後,我們也許會在夜晚的石板巷道和斑斕燈光中走散,我開始找你,看見的每一個似曾相識的背影都開心地以為是你,卻都不是你。我隻有來來回回繼續急切地尋找著,在時光穿梭的青磚碧瓦中驚覺此生如夢,相識如夢,情愛便也如夢了。直到你在我失望後的失落中從身後輕拍我的肩膀,回頭看見你的那一刹那,我才喜極而泣,不顧一切投入你今生的懷中。
哦,原來你依然還在我的身邊,原來一切都還在。
像電影故事一樣的情節,就在那個鮮花初放的四月怒放。這就是另一座城的魅力,它搭建現實中沒有的場景,我們就身陷其中盡情演繹人生所有的悲喜劇。
在我眼裏的古城,情感和美食,就是這樣恣意地在流動著。
一碗牛肉麵吃出來的古城
雖然我前麵寫的是尋食,但事實上我並沒有給大家一一細數究竟這裏有哪些餐廳酒樓和特色菜肴,我在想,那些都不重要,隻要去一次,好好吃一頓,各自嚐遍就都可以知道了。與美食相比,更重要的其實是尋食品味的過程與心情,還有關於美食背後的傳說與故事。聽一遍故事,再吃一次眼前的菜肴,味道自然就不一樣了。
所以,我還是打算在這裏告訴大家台兒莊古城有名的黃花牛肉麵背後的故事。
那家黃花牛肉麵由來已久,在還沒有這座新造的古城之前,在本地就已是久負盛名。又好吃又便宜當然是硬道理,但是當時他家的店麵,也就像我在前麵告訴大家的那樣,在一片破敗髒亂的老城區,和那裏的居民們一樣,頑強而簡陋的生存著。當然,它本身就是一家百姓草根的麵店。
然而有段時間,小店老板發現經常會有一位戴著眼鏡,中等身材,很斯文的中年男子來吃他家的牛肉麵。小店常來常往的都是附近的街坊百姓,坐在這裏,吃一口麵,拉幾句家長裏短,再發幾句牢騷,順便再評評時事新聞,這裏也就成了社會百態最真實的新聞綜合中心。老板看出那位像學者模樣的中年男子不是本地人,但是他常常來,而且有心的老板還漸漸看出一些端倪,來吃牛肉麵並不是他的目的,他的重點是在聽那些也來吃麵的百姓們聊天說事。他聽得很專注,有時候還會插進去和他們一起聊幾句,然後問很多問題。
看得出來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那他是誰呢?他又是為何而來?
謎底終於揭曉,小店牛肉麵老板後來知道,那位中年男子就是我們在前麵已經提到過的棗莊新上任的那位市長。當這位生長於江南魚米之鄉又留學海外歸來的青年官員走馬上任山東這座以能源煤炭產業著名的城市時,思考的第一件事就是產業如何轉型,百姓民生未來如何可持續性發展的戰略問題。而來自民間最真實的聲音和生活狀況,終於促使這位文雅的江南書生做出了一個重大的決定。
那就是台兒莊古城的恢複重建。
關於1938年那場戰爭的另一重含義,關於古老運河文化的傳承與兩岸繁榮,關於戰爭與和平,我在前麵已有點滴傾訴,現在要說的,就是關於一碗牛肉麵吃出來的古城的故事。
2008年4月8日,黃花牛肉麵小店老板和所有台兒莊人一起,迎來了古城重建破土動工的第一天。他很欣慰,因為那碗牛肉麵,他知道自己比誰都更懂得這一天由來的真實和不易。
所以,自從古城開街,這家著名的黃花牛肉麵就毫不猶豫地開在了繁榮街水陸通衢門牌一側的最醒目處。而我自從知道了這個故事,每次走過那裏,都會感受到那麵招牌黃旗傳遞給我的另一種隱含的強烈訊息。
當然,再吃起他家牛肉麵來,故事的味道與綿長便越發濃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