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棗——養胃、健脾、悅顏色
紅棗是我國人民的傳統補品,具有健脾、益氣、和中功效,脾虛、久瀉、體弱的人,以及肝炎,貧血、血小板減少等病人食用均有益處。同時,紅棗營養豐富,既含蛋白質、脂肪、粗纖維、糖類、有機酸、粘液質和鈣、磷、鐵等,又含有多種維生素,故有“天然維生素丸”之美稱。
紅棗,又名大棗、大紅棗。自古以來就被列為“五果”(桃、李、梅、杏、棗)之一,曆史悠久。《本草綱目》述:“棗,主心腹邪氣,安中,養脾氣,平胃氣”。《本草》盛讚紅棗有潤心肺、止咳定喘、補五髒、治虛損、調營衛、緩陰血、生津液、悅顏色、除腸胃邪氣之功用。
紅棗還有很高的營養價值,每100g大棗含蛋白質3.3g,脂肪0.4g,糖類72.8g,含鈣、磷、鐵以及胡蘿卜素、尼克酸、維生素B1、B2、C、P等。鮮棗中所含的維生素C為百果之冠,故有人稱大棗是“天然的維生素丸”。另外,醫學研究成果證實,大棗含有多種抗腫瘤的活性因子,如山楂酸、環磷酸腺苷,具有很強的防治效果。
紅棗雖好,也不宜一次食用太多。孫思邈指出:(棗)多食令人熱渴膨脹,動髒腑,損脾元,助濕熱。故脘腹脹滿、食積、蟲積、齲齒作痛,以及痰熱、咳嗽均忌服。而消化不良者以及糖尿病患者,不可服用太多。根據前人經驗,大棗與蔥同食令人五髒不和,與魚同食則令人腰腹作痛,因此忌與蔥和魚同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