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小心溫差
日夜溫差大於8℃是捂的信號。春天的氣溫,前一天還是春風和煦,春暖花開,刹那間則可能寒流湧動,讓你回味冬日的肅殺。麵對“孩兒臉”似的春天,你得隨天氣變化加減衣服。而何時加衣呢?現在認為,日夜溫差大於8℃是該捂的信號。
4.把握時間
春捂以7~14天恰到好處。捂著的衣衫,隨著氣溫回升總要減下來,而減得太快,就可能出現“一向單衫耐得凍,乍脫棉衣凍成病”的情況,因為你沒捂到位。怎樣才算到位?醫學家發現,氣溫回冷需要加衣禦寒,即使此後氣溫回升了,也得再捂7天左右。體弱者或高齡老人得捂14天以上,身體才能適應。
知道了“春捂指數”後,就要清楚如何做,“春捂”才更有效果,綜合專家的意見,我們整理如下:
1.衣服要遞減
當冬季向春季轉換時,人體防衛體係處於“冬眠”初醒之際,因此這一階段不能急於一下子脫掉衣物,而應一件一件地脫,並根據不同體質,因人而異。
2.“春捂”應“下厚上薄”
古人在長期的生活與勞動實踐中認識到,寒多自下而生,因此中國古代養生家提出了春令衣著宜“下厚上薄”的主張,《老老恒言》也有“春凍未泮,下體寧過於暖,上體無妨略減”之說,既養陽又收陰,與自然氣候變化協調一致,可謂“天人相應”。這也與現代醫學所認為的人體下部血液循環較上部為差,易受寒冷侵襲的觀點相吻合。所以,春天還是以遵循“下厚上薄”為好。
3.“春捂”要有度
“捂”帶有一點熱的意思,也就是說衣服仍應適當多穿一些。由於春風比冬風柔和很多,因此可以選擇一些寬鬆的款式,既擋風,又透氣。但絕不是衣服穿得越多越好,如果衣服穿得很多甚至“捂”出了汗,冷風一吹反易著涼“傷風”。特別是對嬰幼兒來說,過度春捂容易使嬰幼兒出現“過暖綜合征”。主要表現為高熱、抽搐、大量水樣或血水樣腹瀉、吐奶,嚴重者可能發生昏迷、休克甚至死亡。這是由於嬰幼兒新陳代謝旺盛,產熱量高,如果“春捂”過了頭,就易誘發中暑。
5.春捂重在下半身
初春季節,因著涼而患病的人很多,其禍根皆因“冷落”了下半身,而引發季節病或舊病複發,尤其是婦科,痛經、功能性子宮出血等病患者明顯增多。每年冬去春來因愛美而受涼致病的女性急劇增加;下腹脹痛、月經不調、出血淋漓不盡者大有人在。這都是要“風度”不要“溫度”而造成的惡果。所以,為了您的健康,春天還是捂住下身為好。
6.春捂也要鍛煉
中醫認為,防病如禦敵。春捂隻是被動防禦。要想防疾健身,還必須從春天開始加強身體鍛煉,增強機體的適應能力和抗病能力,同時,還要講究科學飲食和起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