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氣血是一門大學問(2 / 2)

氣血兩虛者一般出現貧血、白細胞減少症、血小板減少症、婦女月經過多等,其主要表現為既有氣虛的表現,又有血虛的表現,進補宜采用益氣生血、培補氣血、氣血並補。氣血兩虛以氣虛證與血虛證並見為診斷依據。少氣懶言,神疲乏力,自汗,脈弱等是氣虛的主要表現;麵色萎黃或淡白,舌淡,脈細等是血虛的主要表現。

氣血雙虛應氣血雙補,常用的方劑有八珍湯(四君子湯加四物湯),十全大補湯(八珍湯加黃芪、肉桂),人參養榮湯(當歸、黨參、白芍、白術、茯苓、熟地、灸甘草、黃芪、肉桂、五味子、遠誌、陳皮、生薑、大棗)等,相應膳食有韭汁紅糖飲,烏梅紅糖飲,黑木耳紅棗飲。

1.韭汁紅糖飲

材料:鮮韭菜300克,紅糖100克。

作法:將鮮韭菜洗淨,瀝幹水分,切碎後搗爛取汁備用。紅糖放入鋁鍋內,加清水少許煮沸,至糖溶後兌入韭菜汁內,即可飲用。

功效:具有溫經、補氣之功效。

2.烏梅紅糖飲

材料:烏梅15克,紅糖;30克。

作法:將烏梅、紅糖一起入煲,加水l碗半,煎剩至大半碗,去渣溫服。

功效:具有補血止血,美膚悅顏功效。

3.黑木耳紅棗飲

材料:黑木耳30克,紅棗20枚。

作法:將黑木耳、紅棗洗淨。紅棗去核,二味加水煮沸,去渣服用。

功效:具有補中益氣,養血止血,美膚益顏功效。

在補益人體的中藥當中,補氣之首為人參、補血之源為何首烏,“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而人體又為氣血所構成,人體虛症、概括起來不外體虛、陽虛、血虛、陰虛四種類型,根據虛症的不同類型應有針對性地選擇恰當的補虛藥。但人體在生命活動過程中,氣、血、陰、陽是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的、一般而論,氣虛和陽虛、表示機體活動能力的衰退,陽虛多兼氣虛,而氣虛也易導致陽虛;陰虛和血虛、表示機體精血津液的耗損,陰虛多兼血虛,而血虛也易導致陰虛。所以,氣血雙虧、陰陽俱虛亦屬常見之症,治當補氣藥與補血藥、補陰藥與補陽藥並用,所謂氣血雙補、陰陽並補之法。另外,氣能生血,亦能生津,故氣虛與陰津不足之症,常以補氣藥配補血藥或補陰藥,即補氣生血,益氣生津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