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如夢初醒(2 / 3)

好在他的冒險成功了,先是軍事武裝,增強了自己手中軍隊的實力;再是民生,有錢賺誰會不開心?而且,因為寧波開設了通商口岸,他光明正大的派了大批的人馬進駐北侖港口以及寧波府,一方麵是為了防止洋人弄出什麼花樣,另一方麵則是為了肅清江南的反賊。這步棋無疑是成功的,原本因為攤丁入畝、減稅、治河、修路等一係列政策就已經有一部分人打消了反清複明的念頭,而剩下的那批人馬,在長槍、大炮的威力之下,毫無抵抗力,幾次交手下來就已經潰不成軍。

康熙自認為他已經盡全力完成了自己的職責,甚至現在實現的一切,比他當初在乾清宮柱子上刻下的三件大事更加了不得。他不需要再弄出什麼驚天動地的東西來了,也不需要占著皇帝的位置等著昏聵的老年時期的到來。都說守業更比創業難,他的皇阿瑪作為大清入關後第一位皇帝,雖然一開始受到多爾袞的壓製,但是後來還算是有所作為,提出滿漢一家的政治理念,為後來大清的統一奠定了基礎。而他,不是自誇,八歲即位,在位三十年來的政績,自問是對得起老祖宗了。而在他的改革之後,如何能夠保持甚至改進這場空前絕後的改革,就要看胤礽的了。他已經是年近不惑之人了,萬事求個穩妥,不會再想著出點新的主意和點子,比不得年輕人了。

沒錯,他早就有了這個主意,頂多再做十年的皇帝,在位四十年也算是長了,然後退位給胤礽。十年,他相信大清的一切都會變得更好,好多事情也會步入正軌,胤礽那時都該二十多了,接手這樣一個大清並不是什麼難事。婧瑤雖然沒有明說,但是他豈能不知道自己在位六十年,到時候兒子們都大了,皇太子又沒了,剩下的兄弟之間能沒有鬥爭?隻有他保住太子,早些退位,讓太子名正言順的繼位,這樣才能留住皇家兄弟之間僅存的那麼一些手足之情,也可以讓他們好好的輔佐胤礽。況且如今的情況並不算太糟,至少沒有人動什麼歪心思。而且以胤礽的能力和政治上的敏銳,即便是現在繼位也沒什麼問題。

至於他自己,暢春園住著可是比紫禁城舒服多了。到時候他就帶著爾淳住在園子裏,或許還可以在江南住一陣兒,蘇州和杭州的行宮可都是他吩咐仔細建造的,務必要弄得舒服一些。江南氣候溫潤,等他們上了年紀也適合養老不是。

這樣的如意算盤,康熙卻是沒有對任何人說起的,他想要把它當做一個驚喜,到時候直接帶了爾淳到園子裏,就他們兩個人。他知道,爾淳一定會高興的,就因為這一年多來他每日都到坤寧宮去,爾淳一天比一天高興,分明就是期待著跟他二人世界。

可惜,當時打算這些的時候,康熙完全沒有料到爾淳會先他而去,或者說他從來沒有這個勇氣去思考“若是爾淳不在了”這個問題。這回的事情卻讓他不得不正視這個問題,若是爾淳不在了,他該如何?

要說這答案,其實康熙自己都不知道該怎麼回答。但是當時爾淳躺在床上一動不動,跟她說話也完全沒有回應,康熙真的是急了。他說的跟著去,倒也不是真的要殉情,隻是守著爾淳的靈位孤獨終老倒是有可能。若是有來生,他一定要尋到爾淳,再做夫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