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二十三年正月初一,這是個即將被載入史冊的日子。
午門前好久沒有出現過這樣的盛況,或者說從來不曾出現過。
黑壓壓的人群,在一隊侍衛的維持下,在午門前形成一個半圓。中間空出了好大一塊空地,一個未知的物體,在紅綢的覆蓋下,靜靜的等待著揭曉。
新年第一天的太陽,即便是正午時候的,照在人的身上,帶給人的是追尋了一個冬季的溫暖而非難以忍受的炙熱。
皇榜發布了三天,大家所知道的也隻是今日午門前要發生一件大事。老百姓們交頭接耳,在這個以往誰也不敢大聲喧嘩的地方,頭一次被這樣的噪音所侵擾。大家議論著紅布下頭的東西,這樣的大小,會是什麼呢?
午時一到,康熙帶著文武百官,出現在城牆之上。
擁擠的人群跪地而拜,爆發出一陣轟天的聲響:“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康熙洪亮的聲音從城樓上傳了出來,帶著一絲期待和愉悅,幾乎就要傳遍神州九地,“平身。”
朱紅色的午門緩緩地打開,一個身影逐漸在眾人的視線中出現,清晰,竟是一個女子!
婧瑤摒棄一切雜念,緩緩地深呼吸,為自己加油打氣!她是愛新覺羅家的女兒,是曾經站在世界舞台上的人,絕不會懼怕周圍那些陌生人!
邁著堅定的步伐,婧瑤走到中央,抬手示意。
四個角上的繩子同時用力,一下子拉開,四塊紅綢同時飛向四個方向,露出了底下的物什。
原本因為康熙的出現而顯得安靜無比的人群爆發出了一陣驚呼,接著就是難以忽視的議論的聲音。
那是什麼呢?黑色的四四方方的大匣子,左右兩邊各有兩個輪子,兩邊還各有一扇門,上半部分是透明的,可以看到裏麵。但是裏麵也沒有什麼東西,隻有兩個座位,左邊的座位前麵還有一個圓圓的像車軲轆一樣的東西。
婧瑤皺皺眉頭,這種時候最討厭的就是這樣不受控製的議論,這個聲音,就好像有成百上千的蒼蠅蚊子在你耳邊盤旋。不過無論怎樣,這場表演一定要完美結束。
提起衣服,婧瑤在心裏再次感歎這個服裝的不便利的同時,打開了左邊的車門,坐了進去。
人群中的議論聲逐漸小了下去,專注的看著中間。
婧瑤握住方向盤,感覺自己當年學車時候都沒有這麼緊張過。也的確是這個時代條件有限,並不能造出現代那樣的安全性能超高的汽車來,不過這樣已經是很不錯了。幸虧有皇後的書和聰明過人的威廉,當然還少不了康熙爺從各地搜羅來的能工巧匠,才有了這輛“老爺車”。
大黑匣子在眾人的注視下發出了一陣轟鳴,並且開始緩緩的移動。人們被這一幕驚得目瞪口呆,包裹城牆上的大臣們。這個時候的他們完全已經沒有了討論的心思,隻有誇張到扭曲的表情才能告訴我們他們的心裏到底有多麼震驚。
一個大黑匣子,居然自己跑了!
婧瑤嫻熟的打著方向盤,忽略那令人頭疼的噪音和後邊陣陣的白煙,這個感覺還真挺棒的,畢竟已經有好久都沒有開過車了。
車子的速度慢慢的加快,燃著午門前的空地行駛了一周,然後開進了午門。
朱紅色的大門又一次合上了,隻有那一陣還沒來得及消散的白煙提醒人們剛才的一幕,是真的而非虛幻。
不知道是誰帶頭喊了一句,老百姓們又一次呼啦啦的集體下跪,高喊著:“天降祥瑞,佑我大清。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康熙滿意的看著匍匐在他腳下的臣民,一股巨大的滿足感油然而生。
而此刻的婧瑤則是很不雅的翻了個白眼,將車停穩後利落的下來。她就知道,康熙老祖宗弄這一出準沒安什麼好心。在全京城百姓的注視下,這樣一個新奇物件的出現,會讓他們對皇帝更加信服,更加會從心底最深處生出一種敬畏。這就是帝王的禦下之道嗎?她不知道,即使是愛新覺羅家的後人,她從來對政治就不敏感。
這樣的表演在宮裏已經有過了一次,不過是展示給皇帝和後妃。婧瑤還清楚地記得那個以豪爽大膽聞名的宜妃,當時驚訝得差點連嘴巴都合不上了。也就是那樣的場合,她們小醜般的表現更加突出了皇後的端莊穩重——大概也是因為她見過比這個更先進的汽車的緣故。
當時順著康熙對汽車的感歎,婧瑤見縫插針地又一次提出了學校計劃,包括在那之後所做的關於經濟建設方麵的計劃。她對於其他領域都略有涉及,偏偏對經濟和政治這兩塊兒太不熟悉,這也是當年很讓她父母頭疼的地方。但是如今為了實現她的夢想,實現大清的強大,她隻能逼著自己去努力的回想當年父母和老師所教導的一切,幸好還有那麼多書籍來幫忙。這得感謝皇後,婧瑤想著她大概已經快要把金手指都用完了吧,這麼多得書,從機械製造到政治經濟學,文理工科樣樣俱全,甚至還有法律和醫科。當她再一次看到那張完整的人體解剖圖的時候,她才是真正的不可遏止的對以前的生活產生了前所未有的思念。
婧瑤穿越的那年,正是二十二歲,原本是普通人大學畢業的年紀,但她,其實已經讀完了博士課程。她十六歲就瞞過了父母,偷偷跑回了中國,報考了醫學院,成為了一名醫學生。後來更是師從全國有名的腦外科專家,六年時間便完成了八年的學業,而且已經有了兩年的實踐經驗。冒著被家庭拋棄的風險,她在中國的醫學界成為了矚目的焦點。
似乎又扯遠了,讓我們把話題拉回來。這回康熙並沒有在猶豫,而是接下了婧瑤的“奏折”,拿去跟大臣們商議去了。
婧瑤的計劃做得很詳細,而且充分考慮到了大清目前的狀況,包括那份經濟建設的計劃書。她從來不知道原來在這方麵自己也這麼行,或許當年父母一直不肯讓她從醫就是因為看到了她在經濟領域的天賦?誰知道呢。
經過兩年打磨的大臣們對於康熙時不時拋出的一份份奇怪的奏折已經幾乎可以免疫了。但是當他們看到其中對於八旗的改革,尤其是重農重商的時候,還是有人接受不了,跳了出來。
滿臣反對,自然是損害了他們身為旗人的利益;漢臣反對,則是因為士農工商,商人最末的傳統思想。
即便康熙隻招了幾個大學士和領侍衛內大臣,可以說都是親信,但是整個殿裏,隻有寥寥幾個人還站著,包括佟家兄弟兩個。這樣的場麵,還是讓康熙動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