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知道自己是文官,就不要在這裏攪渾水了。”金姓武將不忿的說道。

對於底下人群的爭論,宰相並沒有去阻止,而是靜觀事態發展。

“各位同僚,既然沒有人願意一戰,那我們又該如何呢?”

“宰相,臣以為求和是上上之選,多事之秋不宜戰亂!”金姓武將再次開口道。

見宰相沒有表態,其他武將緊接著說道:“望宰相同意求和,促成兩國長久的安寧。”

宰相心中滿是不屑,當初戎惇還在位的時候,你們又是怎麼說的?都一致同意開戰,現如今戎惇不在了,都跟變了一個人一樣。

“幾位大人說的也在理,還是等我們一同考量一番後再做決定吧!”

“有事稟報,無事退朝!”

坐在龍椅上的宰相,看著空無一人的大殿,心中別有一番滋味。

“宰相,李大人和劉大人求見!”

聽著太監總管的話語,宰相眼神微動,看來有人送計策來了。

“快讓他們進來!”

沒一會,大殿外進來了兩個人,皆是年過半百的老者。

“宰相,我與劉大人商討一番後覺得還是有必要和宰相說一聲,我們都以為應該講和,隻是講和的同時,我們還要做些調整。”

聽到前半截話,宰相還以為這兩人變性了,以他對這兩個人的了解,他們都屬於那種無利不起早的人,怎麼會說講和呢?

講和對他們來說又獲得不了什麼好處,當聽到了後半句話的時候,宰相悟了。

“說來聽聽,講和的時候要做哪些調整。”

“宰相,我們以為,到時候我們在講和的時候還可以這樣做……”

宰相聽完後,一臉笑容,妙啊,“明著講和,實則是一場鴻門宴啊!”

“還是宰相理解的通透,我們二人不如。”

宰相哈哈一笑,“事成之後,你們的好處絕對少不了。”

“多謝宰相,我們二人定唯宰相馬首是瞻。”

袁文清和李佑經過數日的急行軍,已經漸漸逼近了南戎的地界。戰車中的袁文清此刻正和李佑討論著征戎事宜,到底該采用何種戰術才能減少傷亡,取得最終的勝利。

“二弟,你以為我們該如何是好?”

李佑看著地圖,滿臉凝重,這南戎雖然占地麵積沒有南蠻大,卻占盡了地勢,不然也不會百年之久還沒有收複回來。

“大哥,說實話,我暫時也沒有想到什麼兩全其美的好辦法,容我好好想想。”說完,李佑又開始在腦海中推演起來。

三十萬大軍人雖然多,可趕路的速度卻一點也不慢。大軍如期趕到了南戎的邊境,這天,大軍停了下來,在布置完一道道崗哨後,大軍開始駐紮起來。

帶兵打仗都知道一點,那就是糧草先行,袁文清當然也明白這一點。由於大軍人數眾多,運糧的隊伍不得不日夜兼程運送,就這還有點趕不上大軍的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