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下巴蜀!”
“好!果然是神策!不愧為兵仙!”子嬰大呼。
而蕭何大驚失色,“啊!”的一聲叫出來。
李琰、李大勇也都回過神來,“南下巴蜀?!豈不是進攻劉邦!”
難怪蕭何會如此吃驚,以至於失態。
而湯峪卻不以為然,“巴蜀乃劉邦腹地,南下巴蜀豈不是與劉邦會戰,與東出函穀、崤兩關有何區別?”
韓信把腦袋搖的撥浪鼓一樣,“太尉差矣!東出兩關與劉邦、項羽爭奪中原,是正麵作戰,南下巴蜀是趁劉邦空虛,擊其後背!”
說到此時,蕭何突然暴起,戟指韓信怒道:“韓信,你不可再說!”
眾人目瞪口呆,而子嬰卻莞爾一笑,蕭何越發怒,說明韓信計策越英明!
韓信也不客氣,翻著白眼回懟:“韓信已決意為秦臣,自當為大秦所用!豈能為楚國著想?”
蕭何怒道:“別忘呢!你為楚人!”
“楚人又怎樣?我韓信誌在千裏,大義所在,豈能局促於一隅之地!”
子嬰也勸道:“我大秦第一丞相李斯,也是楚國人,然其為大秦誅滅六國統一華夏建立不世之功!當為楚人之楷模!”
蕭何一時無語,韓信又諫道:“項羽攻齊國田榮,劉邦獲悉後立即重兵出巴蜀,長途奔襲項羽後背,如此巴蜀空虛。”
“大秦可趁機派大軍秘密潛入巴蜀,突然進攻,打劉邦一個措手不及!”
子嬰哈哈大笑,“秒!極秒!這就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蕭何冷笑道:“蜀道難,難於上青天!有巍巍秦嶺的阻攔,隻怕你秦軍進不了巴蜀。”
子嬰瞟了蕭何一眼,知道他是故裝冷靜,其實蜀道雖然難,但從關中穿過秦嶺,進入巴蜀卻有三條道,子嬰也裝不知,問韓信:“韓先生,蕭丞相所言當真?”
韓信搖頭道:“我青年遊曆四方,各地地勢地形爛熟於心,從關中進巴蜀有三條道路。”
頓了頓又說道:“分別為子午道、褒斜道、陳倉道。”
蕭何眼見韓信對兵法、地形都了如指掌,卻不能被劉邦、項羽所用,現在反過來對付劉邦,頓時又氣又妒,冷笑道:“韓信你雖有妙計,卻低估我軍,想我軍出巴蜀遠征項羽之時,軍師張良早就在三條道盡頭部署守軍,秦軍妄想進入一兵一卒!”
眾人又傻眼,張良真是不世出的人才!
誰知韓信哈哈大笑道:“那又如何,韓某還有計中計!”
眾人大驚,簡直瞠目結舌,真不愧是“兵仙”,幾乎具有預知未來的超能力!
子嬰笑道:“所謂卓越者,就是能預判對手的預判。張良預判我大秦會趁其不備潛入巴蜀偷襲,因此派兵防守三道,而我們的‘兵仙’又預判了張良的預判,早有妙計對付張良,精彩!精彩!”
韓信卻自謙道:“所謂妙計,不過是早作打算,有備無患而已,晚生也不過是多想了一點點而已。”
子嬰點頭,做了“請”的姿勢。
韓信娓娓道來:“劉邦主力已然東出巴蜀,即便在三條道路口部署有防守,兵力必然薄弱!”
蕭何越聽越急,滿臉通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