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鬃的加工方法依產品不同而不同,目前由於豬鬃加工過程中工藝繁瑣,需要人工進行分級挑選,一些重要工序也主要集中在手工加工方麵,完全的機械化生產技術尚不成熟。
(一)豬鬃的加工技術
豬鬃的生產方式可以分為手工生產和機械生產兩種,手工生產又可分為三個階段。
1.工藝流程
2.工藝要點
(1)第一階段即由原料加工成毛鋪或混合豬鬃。
①剔毛:將收到的原料豬毛,首先按毛色分類,並剔除其中腹毛、尾毛、黴毛、草棍及灰塵等雜質。
②浸漬:將挑選分類後的原料加水濕潤,發酵一晝夜,使肉皮軟化。
③搗鬆:將發酵後的豬毛從水中取出,用木板搗鬆肉皮,使其與粘著的豬毛完全分離鬆散。
④水梳:將已經鬆散開的豬毛用水洗淨後,用鐵梳將絨毛碎皮屑等徹底梳除,並用清水洗滌數次。
⑤烘幹:將洗淨後的豬毛放入竹篩上,再置於炕灶上或烘房中烘幹,或放在日光下曬幹。幹後即成“毛鋪”。
第一階段的加工不一定非要交給豬鬃廠,在原料場所就能進行。把原料豬毛製成毛鋪後再出售給豬鬃加工廠,這樣既可以節省運輸費用,另外水梳時剩餘的毛絨皮屑等又可以作為肥料。製好後還不必捆把,散放的毛鋪為收購單位收購,不浪費人力和物力。
(2)第二階段由毛鋪製成半成品。
①纏板:將毛鋪不分長短倒順,用麻繩捆在小木板上。
②蒸伸:將纏在板上的鬃毛放在蒸鍋內蒸煮,將彎條蒸直,並可增加光澤、除去腥穢,並達到消毒殺菌的目的。
(3)第三階段由半成品製成成品。
①梳剔:用繩束住鬃毛批子(烘幹並除去木板後的鬃),用梳子剔除長鬃,應分別放置,先長後短。
②分等:批子梳剔後,按尺碼長短分級。
③揉整:長短分級後,為了理順其頭尾,用揉搓的方法即可撥出倒毛,然後按頭尾理順。
④捆把:按各種尺碼分別以黃麻線紮其根部,捆成堅實的原把子(直徑為4.4~5cm)。
⑤搭配:按規定將各級豬鬃適當搭配,如80分的貨,本尺碼的占80%,另配比尺碼低級的20%。搭配時將豬鬃原把拆開按量控入,再用梳子梳均勻,然後重新捆把。
⑥檢驗:分三步進行:首先“初驗”,查看有無脫落的頭屑,並將屑塵剪齊;第二步稱“複驗”,查看毛束中有無零毛、白毛、花毛、黑毛及油毛等,如發現即用鉗子摘出(俗稱桃花條);第三步檢查繩束是否捆緊或再翻梳去灰,稱“清灰”;再去掉不足尺碼的鬃稱“清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