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製革副產品在飼料工業上的應用
我國的製革工業在新中國誕生以後發展很快,特別是近十幾年來,隨著城鄉商品經濟的發展可謂達到了皮革工業的“黃金時代”,全國皮革用量高達500000t。為國家經濟建設積累了資金,並在出口創彙中發揮出越來越大的作用。
製革工業所加工的原料皮是一種主要含蛋白質的原料,如鮮豬皮含蛋白質20%,其餘為類脂類、鹽類、糖類等。在鮮皮所含20%的蛋白質中約有膠原30%,角蛋白、毛、表皮4%,清蛋白和球蛋白3%。製革就是把膠原變為成品革,由於原料皮的大小厚薄差異很大,即使是同一張皮,其各部位的厚度也不一樣,為了去掉無製革價值的部分並利於加工製成具有一定厚度而且平整的成品革,在加工過程中必須采用剖層、刮削、鏟、磨等機械操作和脫脂、鞣製等化學處理,勢必要產生大量含膠原的皮屑、廢皮塊、革邊、革粉等。由此可見,開展綜合利用是很有必要的。按生產豬皮鞋麵革計算,每張豬皮進廠平均重為9kg,在製革過程中大約有30%~40%的原料要從皮上陸續淘汰下來而成為廢料。大家知道,在皮革生產的總成本中,原料皮占60%~80%,可見,將皮革生產過程中所產生的各種廢料加以回收和利用,不僅能大大降低生產成本,還能為其他部門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副產品,並有助於減少汙染物質,改善工廠自身及周圍的環境狀況。
將製革的副產物應用於飼料工業中,主要需解決的問題,一是要脫除鉻鞣皮屑中的鉻,二是要將皮質中的大分子多肽鏈水解成以氨基酸為主的短肽蛋白質。在一定溫度和壓力下,經過堿解皮屑中Cr-膠聯結鍵被破壞,生成氫氧化鉻沉澱,氫氧化鉻隨反應濾渣被分離。水解後的短肽蛋白質溶液經濃縮、幹燥成為蛋白粉。用這一方法生產的水解蛋白粉的粗蛋白含量達75%~85%(GB 6432—1994《飼料粗蛋白測定方法》),高於進口魚粉的粗蛋白含量。鉻含量小於0.16mg/kg,遠低於GB 13078—2001《飼料衛生標準》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