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豬皮明膠的生產方法
豬皮可分為表皮層、真皮層及皮下結締組織。其中真皮層含有大量膠原蛋白,占固形物含量的90%~95%。是製造明膠的主要來源。豬皮中的膠原蛋白不易被水解消化,消費者大都不願食用它。但如果將其利用轉變為明膠,將可大大提高其水解性,廣泛地應用於科學研究和工業生產領域。
(一)加工工藝
1.工藝流程
2.操作要點
(1)原料處理選鮮豬皮放入水池內清洗幹淨,除毛,刮去脂肪層,切成8cm×10cm左右的長方塊。
(2)浸泡將處理好的豬皮長方塊,投入石灰水中浸泡30h左右,直至皮塊膨脹、柔軟、發白,然後撈出,放清水池內用清水洗淨,再浸入稀酸溶液中(可用鹽酸、硫酸、磷酸等配製),pH為3.5~4.5,時間10~48h,然後取出用水洗淨,放入耐酸容器進行蒸煮。
(3)蒸煮分4次進行:60~65℃,65~70℃,70~75℃,90℃。每次蒸煮4~6h,每次蒸煮後得到的膠汁都用銅網過濾。頭2次濾出膠汁可作食用明膠,第3次濾出膠汁可作工業明膠,第4次濾出膠汁供作皮膠。
(4)濃縮經過濾的膠汁立即倒入濃縮鍋內,在60~70℃的溫度下濃縮,待濃縮至80%左右,再倒入平底玻璃容器或鋁製容器進行冷卻成型,後再切成10cm×20cm膠片。
(5)粉碎將膠片風幹,然後用粉碎機粉碎成直徑1~3cm顆粒。
(6)包裝粉碎後的顆粒,用無毒塑料袋包裝,即為成品。
(二)食用明膠質量標準與檢驗方法
1.質量標準
(1)工業明膠應符合QB/T 1995—2005《工業明膠》的要求。
(2)食品添加劑明膠應符合GB 6783—1994《食品添加劑明膠》的要求。
①理化及微生物指標:食用明膠理化、微生物指標。
②感官要求:產品為淡黃色至黃色細粒,應保持幹燥、潔淨、均勻,無夾雜物。產品均應通過孔徑4mm標準篩網。2.5%的明膠液無不適氣味。
(3)照相明膠應符合QB 1997—1994《照相明膠》的要求。
2.檢測方法
①水分測定:按GB/T 5009.3—2003《食品中水分的測定》進行測定。
②凝凍強度測定:按GB 6783—1994《食品添加劑明膠》進行測定。
在三角燒瓶中配製6.67%膠液150mL,將120mL測定溶液放入凍力瓶內,加蓋,在(10±0.1)℃低溫恒槽內冷卻16~18h;將凍力瓶從恒溫水槽中取出,外麵擦幹,拿掉塞子,迅速放在凍力儀圓台上進行凝凍強度測定;直接從凍力儀中讀出試驗膠的凝凍強度,單位以Bloom/g表示;測定兩次,兩次平行測定值相差不超過10Bloom/g。
③勃氏黏度的測定:按GB 6783—1994《食品添加劑明膠》進行測定。
在三角燒瓶中配製6.67%膠液,一次測定量需要100mL,將膠液冷卻至61℃左右;開啟恒溫器,使流過黏度計夾套的溫度為(60±0.1)℃;用手指頂住毛細管末端,要避免空氣或泡沫進入,迅速將膠液倒入黏度管裏,直到超過上刻線2~3cm;將溫度計插入黏度計裏,當溫度穩定在(60±0.1)℃時,將膠液水平調節到上刻線;將手指移開毛細管末端時按下秒表,膠液水平達到下刻線時停下秒表,記下時間,準確到0.1s。測定兩次,兩次平行測定值相差不超過0.1mPa·s。結果表示和計算:
④透明度測定:按GB 6783—1994《食品添加劑明膠》進行測定。
在測定管的下麵放置一張印有筆劃為10~12劃的2號中文鉛字的紙,鉛字正對測定管中心。在距離鉛字中心500mm處放置一隻100W的燈泡,使燈光以45°照到文字上,但不照著化驗員的眼睛和測定管,在半暗室中進行試驗;沿筒壁小心地倒入40℃的5%膠液,避免生成泡沫和氣泡,直到從筒口看不清筒底下的文字為止,再在圓筒外層套上一遮光的套筒;然後慢慢地通過側管放出膠液,同時觀察文字,在能夠看清膠液下的文字時,停止放出膠液;結果表示:按筒壁刻度讀出筒內留下膠液高度(mm),就是該膠的透明度。精確到5mm。
⑤灰分測定:按GB/T 5009.4—2003《食品中灰分的測定》方法測定。
⑥水不溶物測定:按GB/T 9738—2008《水不溶物測定通用方法》方法測定。
⑦鉻的測定:按GB/T 5009.123—2003《食品中鉻的測定》方法測定。
⑧ 砷測定:按GB/T 5009.11—2003《食品中總砷及無機砷的測定》方法測定。
⑨ 重金屬(以鉛計)測定:按GB/T 5009.12—2003《食品中鉛的測定》方法測定。
⑩ 大腸菌群測定:按GB/T 4789.3—2008《食品衛生微生物學檢驗大腸菌群測定》方法操作。
沙門氏菌測定:按GB/T 4789.4—2008《食品衛生微生物學檢驗沙門氏菌檢驗》方法操作。其他均按GB/T 4789.1~4789.4要求測定。
三、牛皮明膠的生產方法
牛皮膠,又名黃明膠、水膠,味甘、性平,有補血止血,滋陰潤肺的功能,常用於血虛證、陰虛證、虛勞喘咳、陰虛燥咳。牛皮膠入藥始於漢代或更早。陶弘景(本草經集注)稱此膠為“煮牛皮作之”。說明(本經)所說阿膠,即牛皮膠,今名黃明膠。宋元兩代所用阿膠既有牛皮膠,又有驢皮膠,還混有少部分雜皮熬製的次品膠。李時珍將牛皮膠從阿膠中分出,以黃明膠之名另述。據此,後世遂將驢皮膠稱為阿膠,牛皮膠稱為黃明膠,豬皮膠稱為新阿膠。黃明膠與阿膠功效相似,臨床常互為代用。阿膠滋陰補血力較好,黃明膠兼能消腫。在食品工業中主要用於製造各種聖誕水果、工藝品水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