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去肉對任何原料皮的製革加工均是必要的(無論是含脂量高或低的原料皮),應引起高度重視,它被認為是製革或化學脫脂的前提和皮張幹淨脫脂的保證。在機械去肉時應注意去肉過程中皮張的破損率和腹部鬆軟等部位的幹淨去肉。
(6)脫毛
①脫毛的主要目的:第一,進一步除去皮的纖維間質、脂肪等製革的無用之物,增大纖維束間的空隙,保證化工材料的滲透和作用;第二,進一步鬆散膠原纖維。
②脫毛的方法:在製革工業中,脫毛的方法可歸納為毀毛法和保毛法兩大類。毀毛法是將毛和表皮溶解,達到除去毛和表皮等目的;保毛法是將毛和表皮與皮分離,達到脫毛和對有價值的毛回收等目的。
毀毛脫毛法主要有堿法脫毛(爛毛)和氧化脫毛(爛毛)。堿法脫毛使用最為普遍;氧化脫毛盡管也在大生產中使用,但是由於其強烈的腐蝕性、汙染以及對轉鼓的特殊要求等原因,應用受到了極大的限製。
所謂保毛脫毛,是指皮在特定的條件下,通過生物試劑(酶產品)或化學試劑來破壞表皮層的基底層細胞、毛球、毛球鞘以及基膜網狀結構或加大硬角蛋白(如毛幹)與軟角蛋白(如表皮基底層)對化學試劑的穩定性來達到毛(包括表皮)與其皮分開,而毛幹基本不受損害的一種脫毛方法。由於此脫毛方法,毛並不被水解,使用的Na2S量少,甚至不用Na2S,因此,其汙染遠比毀毛法低。
然而,食品工業所要選擇的化學藥品受到很大程度的限製。所以食品工業對畜禽產品脫毛常用的是燙漂法以及酶法。
a.火烤法:即用火烤的方法進行豬毛的去除。此方法多用於規模不大的小工廠及農戶中,也可以用酒精噴燈進行豬毛的去除,但是缺點是受熱不均,容易傷及皮及皮下脂肪,並且使畜皮發黑,影響美觀,毛根也不容易被去除。
b.燙漂法:采用良好的脫毛方法可保證豬皮幹淨衛生,減少毛及毛根殘留。為此,通常采用燙池浸燙後再進行脫毛的方法。資料證明,燙池的水溫以48~60℃為宜,浸燙時間為5~7min。浸燙時應不斷翻動屠體,以使各部位受熱均勻,嚴防燙生燙老。用燙毛機燙豬時每檔隻放一頭豬,以免互相擠壓,體表受熱不均,影響燙毛效果。屠體泡燙充分後迅速進行刮毛,刮毛力求幹淨。使用打毛機時,機內沐浴水溫控製在30℃左右,不得傷及皮下脂肪。
另外,現在也有一些直接脫毛的機械設備,比如說多滾型家禽浸燙脫毛機。它是利用正反摩擦原理而進行滾動脫毛。同時也利用離心力的作用甩掉家禽羽毛。
改進的立式多滾型家禽浸燙脫毛機,它是由浸燙機和脫毛機兩部分組成的單體吊掛自動流水線,完成浸燙、脫毛兩道工序。脫毛機有14隻或18隻豎立滾筒,分成兩排,兩排的轉向相反,並固定裝在一個機架上,滾筒上裝有拔毛器,同排滾筒上的拔毛器是互相交叉,對稱滾筒品字交錯,數目相等,在脫毛機上方的軌道上裝有一個旋轉的掛鉤。臥式多滾型家禽浸燙脫毛機,它是由一根或多根主滾筒和副滾筒所組成的單機,副滾筒設在主滾筒的上側,在下部設有攪燙池,在攪燙池的出口處裝有四隻傳送滾筒。其特征是立式多滾型家禽浸燙脫毛機中的浸燙機有一組四隻攪拌滾筒,被分裝在長方形浸燙池的縱向一擋兩側,噴水管被裝在浸燙池的縱向另一擋的一側;臥式多滾型家禽浸燙脫毛機中的副滾筒頂部設有一個電機,用螺栓固定在滾筒的機架上,10隻滾筒將四道工序緊密聯成一個密閉整體。
c.酶脫毛的方法:盡管曾研究並且使用過酶脫毛的方法很多,但較統一的和采用的豬皮酶脫毛方法僅有溫有浴酶脫毛和堆置酶脫毛兩種。在我國酶脫毛盛行期為20世紀70年代,應用較普遍,特別是堆置酶脫毛,至今浙江一些生產豬皮的製革廠仍在采用。
有溫有浴酶脫毛:酶在最適條件下(最適溫度、最適pH、最佳濃度等)的轉鼓內脫毛稱為有溫有浴酶脫毛。特點是在最適條件下,在最短的時間內,將毛與表皮從皮上除去。它是我國原酶脫毛盛行期所采用的一種較為傳統的酶脫毛方法。在最適條件下,黃牛皮的最短脫毛時間僅需20min左右(一般需40~70min)。有溫有浴酶脫毛所使用的酶多為中性蛋白酶,如166蛋白酶、ASI.398和3.942(常寫成3942)蛋白酶,也使用堿性蛋白酶如2709蛋白酶等。
堆置酶脫毛:所謂堆置酶脫毛,是將豬皮裝入轉鼓後,加入一定量的酶製劑、防腐劑和滲透劑,在轉鼓內滾均勻。然後在自然溫度或控溫下逐張碼放,保存至毛能推下(或工藝規定時間)的一種脫毛操作,這種脫毛操作稱為堆置酶脫毛(或稱為滾酶堆置酶脫毛)。用於堆置酶脫毛的生物製劑有ASI.398、3942蛋白酶或166蛋白酶等酶。
堆置酶脫毛幾乎是與有溫有浴酶脫毛同時發展起來的一種脫毛方法。主要應用於豬皮酶脫毛工藝。堆置酶脫毛的主要優點有:成革品質一般優於有溫有浴酶脫毛,不易鬆麵;脫毛技術要求嚴格性不如有溫有浴那麼高,易於推廣和實施;可在原皮的保存過程中實現脫毛操作,即原料皮保存與脫毛可同時進行,簡化操作,有利於實現準備工段一步法;可在常溫下完成脫毛操作,減少熱耗(熱水、蒸汽)等。堆置酶脫毛的主要不足在於占地麵積大,單張操作勞動強度大。堆置酶脫毛時除應注意滾酶前後皮的處理和堆置環境的清潔外,還應注意以下幾點:滾酶前皮應去肉和水洗,水洗後皮應充分滴水再滾酶與鹽;鹽皮滾酶前,皮可不水洗,但去肉是必要的,若鹽醃保藏與堆置酶脫毛同時進行,滾酶時應視皮的含鹽量、保藏時間等適當添加食鹽,使鹽的用量達鹽醃保藏原料皮的基本要求;堆皮房應保持清潔,每堆皮的四周應有溝道,地麵保證無積水,堆皮房夏天應有良好通風,最好能具備符合要求的控溫裝置;若將堆置酶脫毛與豬皮臀部處理技術相結合,則在皮滾酶後可進行逐張臀部包酶再按要求進行碼放。根據我國高賢近等的研究表明,豬皮堆置酶脫毛是從皮外向皮內進行的,達到滲透動態平衡的時間大約是50~60d,控製得當皮堆置長達1.5年對成皮的品質仍無太大影響。
對於酶脫毛來講,pH、溫度、酶濃度、機械作用、激活劑和抑製劑、皮的前處理以及去肉、脫脂以及原料皮的種類等都對酶脫毛有影響。
酶脫毛是我國製革業曾廣泛使用過的一種十分成熟的脫毛方法,其最突出的優點就是能消除堿法脫毛時硫化物對環境造成的汙染。其不足表現在技術要求高,控製較難,稍不注意將產生粒麵的傷害,甚至爛皮;另外,其成革易產生鬆麵,或易帶小毛,加上工藝、設施不配套等原因造成成本一般較堿法脫毛高,這就使其推廣受到了較大的阻礙。
(7)初加工終點的判斷原料皮經過初加工後應達到易貯藏、運輸的狀態,初加工後應進行檢查驗收,最普遍和最適用的方法是感官鑒定。達到要求的原料皮應該是:
①皮張清潔、無汙物、皮毛清爽,皮下組織去除幹淨;
②無掉毛、爛麵等現象發生,皮張均勻恢複至鮮皮態或接近於鮮皮態;
③若是幹皮浸水,浸水結束應檢查其切口,其切口呈均勻的乳白色,無黃心(若有黃心產生,浸水肯定不足),皮麵不能起皺(若起皺,一般表示浸水過度);
④浸水液的pH在浸水結束時一般應在9.0左右;
⑤水分測定,采用重量法測定皮的含水量達65%~75%,作為浸水終點。水分測定盡管較為標準,但由於測定較麻煩,實用性差,因此,一般不采用;
⑥作為食品來講,加工好的正常豬皮具備以下特點:皮白有光澤,毛孔細而深;去毛徹底,無殘留毛、毛根;無皮傷及皮肽病;無皮下組織,去脂幹淨;成型好;煮熟後具備正常的色、香、味,口感柔軟,韌性良好,肉湯透明澄清,冷置後呈無色膠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