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經濟效益
改革開放以來,在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下,中國肉類產業得到快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據資料報道,2005年全國全年肉類總產量為7743萬t,比上年同期增長6.9%;2005年中國肉類行業工業資產總額達到1174.58億元,比上年增長15.78%;2005年肉類加工業銷售總收入達到2289.73億元,比上年增長38.22%;2005年肉類工業規模以上企業實現利潤總額79.41億元,比上年增長60.48%。肉類工業的快速發展,為其副產物的開發利用提供了良好契機。
例如,我國一個中型肉類企業,以全年可屠宰生豬40萬頭、乳豬25萬頭,按每頭大豬產鮮血2L,乳豬產血0.5L,每年可得血源100多噸,全部加工血粉飼料,年產量20t,加工蛋白腖所剩的骨渣及其他雜骨全年500t左右,加工成骨粉年產量在300t左右,蹄殼和雜毛產量在50t左右,可加工成複合動物蛋白質飼料。豬骨腸內容物全年800t,可生產飼料200~300t。以上計算,各種副產物加工飼料方麵的利用全年可生產飼料600多噸,加上其他產品開發,工業總產值近100萬元,獲利30多萬元,這一項相當於一個小型肉聯廠的總產值。照此計算,我國每年出欄生豬以50000萬頭算,全年工業總產值可達2.5億~3億元。其中如果將有些副產物加工成食品、食品添加劑以及工業用產品,經濟價值將成倍增加,若能將髒器進行生化製藥,其效益更加明顯。
(二)社會效益
由上可知,動物性副產物的綜合利用其經濟效益是相當可觀的,其社會效益也是巨大的。如利用生化製藥,對防治人們各種疾病有良好的作用。特別是對某些疑難病症的治療有特殊的療效。皮毛的利用也會帶來可觀的效益。飼料的開發對發展畜牧業、水產業具有重要意義。並可節約外彙,綜合利用所產生的動物蛋白質飼料是畜、禽、魚的良好飼料。解決我國依靠進口魚粉的狀況,大大節省外彙。各種廢棄物,特別是胃腸內容物的綜合利用,可以減少汙染。淨化環境,做到“一舉數得”。副產物的利用與屠宰加工生產配套,可以從人力、物力等方麵做到節約人力,配套使用,進一步提高效率。
動物性食品副產物的綜合利用具有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因此,生產廠家在建廠時,就應注意綜合利用生產設備,並充分利用自身的技術力量和資源,與有關的科研單位合作,進行現有生產工藝的改進和新產品的開發,進一步提高動物性副產物的利用價值,變廢為寶,創造出更高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我國是一個畜禽生產大國,畜禽副產物的利用問題尤為重要。如何合理開發利用這些寶貴資源,應該引起各方麵的高度重視。因為畜禽副產物的綜合利用好壞將影響畜牧業、食品工業等相關產業的健康發展。為此,國家應該在政策等方麵給予支持,科研院所應該加強科技攻關,同時開展與企業的合作,力爭盡快轉化為高附加值的產品。我們相信,隨著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的發展,畜禽副產物資源一定會得到更好的綜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