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雅之堂(140)(115)
????被夜色籠罩的冬天的什刹海在點點燈火中顯得有些寂寥和冷清,可是比這被夜色籠罩的冬天的什刹海更寂寥更冷清的卻是遠皓的心情。此刻的遠皓,隻想於這份寂寥和冷清的心情中尋一個溫暖的去處。可想遍了這世上的每一個角落,這個去處仍如多年前一樣非恩師梁渠家莫屬。盡管滿懷的慚愧悔疚之情令他覺得無顏麵對恩師,師母,還有閩喬,無奈的是他們早在多年以前就把美好和溫暖結結實實地鋪墊在了他的心底裏,此刻他怎樣都抑製不住對那份溫暖的渴望,他這才發現,那個院子以及那個院子裏的人的魅力所在。
????他忍不住想起那年閩喬受傷的時候,他去看她,心卻混亂不清,當時在她的房裏,不知道該對她說些什麼話,無所適從之際看見她房間的牆上多了一副新的字畫,書法極好,並沒細看之下就誇說這字寫得好,不知是誰寫的。他這樣問實在是為緩解尷尬的氣氛,並不真的期待她的回答。可她於那樣的狀況那樣的心情裏還是笑著給他細解了,說這字畫本是父親的學生求了名家寫給父親的,自己喜歡極了這幅字,而父親恰好又不想把它掛在房裏,自己就討了來掛在牆上。她又說,自己喜歡這幅字,原因也並不在這字的書法,而在於這些字是對父親的最真實的寫照,他的學生能送這樣一副字給他,可見是多麼了解他,能有這樣的學生,她想對父親來說當是欣慰。聽她這麼說,他忍不住又去細看那幅字,這才看出原來是劉禹錫的一篇陋室銘: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廉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孔子雲:何陋之有?又見旁邊是幾行小注,寫著:恩師梁渠德才雙馨,學生俊良有幸蒙恩師言傳身教,受益匪淺。今借劉禹錫《陋室銘》一篇以頌先生,順達俊良對恩師的感激之情及儒慕之思。聽了她的詳解,又細看字畫之後,不知為何遠皓心裏慌慌的紅了臉,隻又略坐了一會兒,就匆忙告辭出來了。
????回去以後,這一篇陋室銘仍在腦海裏徘徊不去,令他坐立不安。想起閩喬說的那些字是對教授最真實的寫照的話,而自己呢竟似乎從未認真讀過。於是又翻出書來去細細查看,看書上對那一句一字的解釋: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居住就著名了。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龍居住就靈異了。這雖是簡陋的房子,隻是我的品德美好(就不感到簡陋了)…….
????看完這些解釋,遠皓隻覺得心裏越發亂了。但也就是亂罷了,並無其它。可如今時隔多年以後,重新回到什刹海,重新站在那個院子前麵的時候,這篇陋室銘便以從未有過的清晰麵目浮現出來,而他的心雖痛著卻不再淩亂。多少年來,自己一直跟隨自己父親的信念去追求人生境界中所謂的大雅之堂,從小追到大,從國內追到國外,從雄心勃勃豪情萬丈追到意誌消沉一蹶不振,最後才發現,大雅之堂本不在遠處,不在高處,甚至跟本不在哪一處,它既在處處亦在無處。世間通往大雅之堂的路隻有一條,打開大雅之堂的鑰匙也隻有一把,那不是金銀財寶,不是功名利祿,而隻是一個人自身的修為。隻是為什麼自己要付出這麼多的代價才看清了這一切?
????紅漆大門兒仍然沒有落鎖,在他的印象裏教授家的門似乎沒有過上鎖的時候,每次他走到這扇門前,隻要伸出手輕輕一推,門就開了。常常如此,他也才會有這樣的印象。他像以前一樣,推開門,走進去,院子裏很安靜……
????他穿過外院,穿過垂花門,經過中院,進了月亮門兒,看見了裏院正房裏亮著燈。他鼓了鼓勇氣,走到正房的門前敲了敲門。
????此刻屋子裏的三口人剛剛吃過晚飯,閩喬正幫著李雲霜拾掇碗筷,聽見敲門聲,李雲霜抬頭看了看閩喬。閩喬也看了看媽媽,“興許還是她吧!”李雲霜疑惑著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