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何道:“的確要征用一些人,不過數量不用很多,因為我們可以使用工程機械修路建設,用人少,效率高。何況這些人是有勞動報酬的,這一點與以往徭役不同。參與建設的工人隻會高興,而不會反對。”
對於這些理論,公子高、馮去疾有些聽不懂。他們暗暗驚奇,不知道趙扶蘇從哪裏找來了這些人,從一介平民直接放到了廟堂之上,而且個個本事不小。
趙扶蘇道:“蕭愛卿言之有理。其他老臣今後多去皇家工程學院學習,否則就跟不上時代發展了。”
蕭何繼續道:“臣所說的利益平衡也極其重要,關係到帝國未來的長治久安。隨著金融、工業、農業不斷發展,帝國資本會不斷壯大,包括民間資本。如果帝國目標與資本一致,則二者相安無事,如果帝國目標與資本不一致,則會引發政權危機。”
趙扶蘇還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不禁問道:“有什麼好辦法?”
蕭何道:“帝國剛剛起步,資本也在萌芽階段。當務之急是做好頂層設計,把資本牢牢掌控在皇權手中,並且讓出一部分利益給權貴及百姓,如此一來,大秦上下就捆綁在一起,形成穩固的利益共同體,可保大秦萬年穩固繁榮。”
淳於越越眾而出,道:“陛下,不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平民隻要溫飽即可,如何能割讓利益給他們。要給老百姓畫一條溫飽線,就讓他們在溫飽線上奔波,如果人人富貴,誰來勞動。百姓吃太飽了,有了閑暇時間就會生出事端,不利於管家管理。”
趙扶蘇微微皺眉,淳於越是公子扶蘇老師,也是儒學博士,他所說的就是儒家愚民疲民弱民之道,看似為國家著想,實則束縛生產力和創造力,典型的既得利益者不思進取的懶政思維。遇到困難不深入分析解決,一個禁令代替一切。
後世華夏就是這樣錯過工業革命的,最終淪為列強的獵物。
蕭何道:“陛下,萬萬不可,百姓幸福,國家才有力量。國家是船,百姓是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科技發展需要千千萬萬人才,而這些人才都在平民之中,讓他們有書讀,有學上,選拔出來才能促進國家發展。如果小小兒童也隻為吃穿忙碌,如何有時間學習讀書,如何成為人才?”
淳於越道:“簡直妖言惑眾!老百姓讀什麼書,沒文化才好管理。你一介平民被陛下破格提拔,就要事事為陛下考慮,而不是為平民諫言。”
趙扶蘇道:“好了,不要爭執。我知道你們都是為大秦著想,隻是角度不同。朕讚成蕭愛卿的建議,國家要發展,而不是守成。你不發展,別人也要發展,我們落後了就要挨打。六國如何被滅,就是因為不思進取,以守成思維治國。”
淳於越道:“陛下,三思啊。”
趙扶蘇擺擺手道:“你不要說了,你思維保守,多研究禮樂之道,天下富裕了最容易出現禮崩樂壞道德淪喪,在這一方麵你最博學,做好教化工作,包括匈奴和東胡人。”
“蕭愛卿,你說說平衡利益又要如何做?”
蕭何道:“農業也好、工業也好,都要依靠金融促進發展。陛下已經建立了皇家錢莊,初具金融雛形。臣建議金融錢莊實行股份製,皇家占51%,權貴占20%,剩下19%作為社會儲備金,用於百姓福利。如此上下就形成利益共同體,為共同目標而努力。”
“可行。”趙扶蘇沉吟一下說道:“你擬一個方案,照此辦理。”
“另外,”蕭何繼續道:“大秦進一步發展,不可避免出現兩極分化,形成兩個不同的消費圈子。為了避免矛盾激化,就要有一條通道,將兩個圈子連通,讓資金流動。”
“哦,”趙扶蘇一挑眉,“這個如何辦?難道要劫富濟貧不成。”
“不用,”蕭何道:“打造奢侈品行業,並且將奢侈品股權抓在皇家手裏,用奢侈品賺富人的錢,在通過皇權分配將大部分暴利轉移補貼給百姓。如此一來既滿足了富人的高級消費,又補貼了平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