誅殺項羽等六國餘黨,招安陳勝吳廣底層豪強,將劉季一幹人派往海外,可見的帝國隱患被一一清除。

直到現在,趙扶蘇方才覺得自己的位子穩了,下一步就是要專心發展生產,不斷提升國力。

大秦隻有不足3000萬人,地大物博,人才濟濟,趙扶蘇相信隻要不斷提升科技力量,就能讓大秦立於世界之巔,讓大秦百姓全都過上幸福生活。

可是,他還是低估了保守派的頑固。

早朝,曹公公剛剛說完,“有事上奏,無事退朝!”

右丞相馮去疾馬上出列,“陛下,臣有本要奏!”

趙扶蘇道:“馮愛卿請講。”

“陛下,工業建設占用大量農田,臣認為不妥。糧食是國家根基,農田減少,糧食就要減少,百姓食不果腹,必然引發國家動蕩。臣懇請陛下暫緩推進工業建設,國家要以糧為本,請陛下三思。”

馮去疾是老秦權貴代表,很快一些大臣跟進。

“請陛下三思!”

“請陛下暫緩工業建設!”

……

趙扶蘇心裏明鏡似的,這一定是觸碰了老秦貴族的利益。發展工業將很多捆綁在土地上的農民變成了工人,工坊做工工資高,而種地的收入很少,可是大部分土地都在貴族手裏,沒人種地,貴族的收入就要減少,所以,以馮去疾為代表的權貴坐不住了,開始反對發展工業,隻因為在工業發展中,他們得不到利益。

何況,朝廷征用建設用地,給的補償並不多,這些人有怨言,趙扶蘇也能理解。

可是,工業發展勢在必行,隻是利益如何協調,讓各方都滿意,趙扶蘇也有些頭疼。

趙扶蘇看了看工業部長範喜良,道:“範愛卿,這件事你怎麼看?”

範喜良道:“陛下,工業建設雖然占了一部分土地,可是並不代表糧食會減少。拿北境為例,北境的工業發展反而促進了糧食增產,因為工業製造了大量先進生產工具,提高了生產力,開墾了更多農田。現在內燃機已經研發成功,第一台拖拉機已經下線,北境一些地方已經開始機械化生產。何況玉米、土豆、紅薯等高產作物已經開始耕種,僅僅北境的糧食就足以養活大秦所有人。”

趙扶蘇笑道:“看來你在皇家工程學院沒少學習,朕心甚慰。”

“馮愛卿,你聽到了吧,北境的糧食就足以養活大秦所有人,你還有什麼擔心的。而且,東胡郡也開始開荒耕種,東胡郡土地肥沃,種的又是高產的玉米,今年的糧食恐怖要吃不了的,你要考慮多建糧倉,做好糧食儲備了。”

馮去疾道:“可是,陛下,即便北境富足,可是南方依舊缺少糧食。而且占用耕地,引發不少民怨,請陛下多方考量。”

右丞相蕭何道:“陛下,馮相所言也有道理。”

趙扶蘇一愣,這個蕭何怎麼開始和稀泥了。

蕭何繼續道:“陛下,自古以來推行變革最難的就是利益平衡,前有商鞅前車之鑒,後有王安石虎頭蛇尾……”

趙扶蘇一聽,這家夥說漏嘴了,把王安石都搞出來了。

馮去疾也是很疑惑,不禁問道:“蕭大人,王安石是誰?”

蕭何是穿越者,自然了解曆史脈絡人物,可是其他人不知道。

蕭何也意識到了,例子不恰當,馬上扯謊道:“王安石是個有名人物,不過不是大秦人士,而是西方羅馬人士。這不重要,重要的是利益平衡,老百姓要過上好日子,可是達官權貴的利益同樣重要。”

馮去疾一聽,不錯,這話對。

蕭何道:“馮相所言是南北不平衡問題,這個很好解決,一是發展南方經濟,尤其要發展海洋貿易。二是修路,打通南北經濟動脈,北糧南運。”

趙扶蘇靜靜地聽著,也不插話。

攝政王公子高道:“如蕭丞相所言,豈不是又要征調大量民夫,剛剛停了驪山墓、阿房宮,騰出人力用於發展工業建設,如果征用民夫,恐怕與休養生息相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