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6個方法,讓朋友助你收獲多多(3)(2 / 2)

宋朝時,有一位精通《易經》的大師邵康節,他與當時的著名理學家 程顥、程頤是表兄弟,同時還和蘇東坡素有往來。但是程家兄弟和蘇東坡 一向不睦。

邵康節病重的時候,程家兄弟在床前照料。忽聽外麵有人來報,說蘇 東坡前來探望邵康節。程家兄弟一聽是蘇東坡,便吩咐下去,不讓他進來 。

躺在病榻上的邵康節雖然已經病得沒什麼力氣說話了,但心裏還是清 楚的。他舉起手來,比畫成一個缺口。程家兄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 不明白這個手勢是什麼意思。

過了一會兒,邵康節努力攢起一口氣,說:“把眼前的路留寬一點, 好讓後來的人走走。”說完這句話,邵康節就去世了。而程家兄弟也明白 了他的良苦用心。

邵康節的話很有道理,世間的事是複雜多變的,風水輪流轉,誰也不 能預料他日會碰到什麼人,遇到什麼事。倘若在急難之時碰到至交好友, 自然會得到幫助;而若是在此時遇到了仇人,多半要被落井下石。那時恐 怕便要後悔不迭,早知道當初不要把事情做絕就好了。

多個朋友多條路,多個仇人多堵牆。為了不堵死自己的路,為了能讓 更多的人幫助自己,無論是說話、辦事,都要留個餘地。

有些人人緣差,倒並不是他故意把話說絕、把事做絕,而是乎素裏為 人處世不夠圓滑,心直口快,不管什麼話都脫口而出,根本不理會別人的 心情。這種無意識的錯誤最要改正。

魯迅先生寫過一個故事。一戶人家生了個孩子,全家高興得不得了。 滿月的時候,家裏來了很多客人,主人把孩子抱出來給大家看。

一個客人說:“這孩子將來要發財的。”自然博得了主人的笑臉。

另一個客人說:“這孩子將來是要死的。”他的下場可想而知。

要論哪個說的是實話,自然後者為真。人人都要經曆死亡,這是不可 否認的事實,可說者卻變成了最為討厭的人。把話說絕了,遭人痛斥,恐 怕日後再相見時也要怒目而視。

那位說孩子將來要發財的人,顯然隻是說應酬話,揀別人愛聽的說。 對方就算明知道他是說謊,也會笑得像一朵花似的,拿他當做真朋友。

那位說孩子將來總是要死的人可能是本著實話實說的原則,也可能毫 不留意脫口而出,可不管怎樣,他都難逃被人討厭的下場。

人都是這洋,願意聽好話,不願意聽狠話、絕話。這就是我們常說的 “說話留一線,他日好相見”。

每個人都有自己固有的思維方式,做事有一定的方法,說話有一定的 習慣。但當你遇見不同的人、不同的事時,不應該以不變應萬變,用同一 種行為對待不同的人。你應該在待人接物的過程中理智地判斷,靈活地做 事。如果你暫時無法判斷出用何種方法對人對事才恰當,那麼就不要把話 說死,把事做絕,多給自己留出空間,才不至於日後狼狽不堪。

有一個女人,為人開朗、性格豪邁,可隻有一點不足,一生起氣來總 是愛說狠話。有一次她因為一些事情和同事起了磨擦,爭執不下時,大家 都勸她息事寧人,不要再吵了。可是她正在氣頭上,一咬牙,指著對方的 鼻子狠狠地說:“想不到你是這種人,算我看錯了你。從今以後,你我一 刀兩斷,再沒有任何瓜葛。算我白白認識你了1,"從此以後,她果真再也 不和那個人說一句話了,連正眼都不看他一眼。

世事難料。女人這番話說出口的半年後,那個人竟然被提升了,直接 成為她的頂頭上司。這下女人可沒了主意,仍然不理他肯定不行,因為所 有的工作都要向他彙報,聽他安排;如果理他吧更不行,自己的話已說出 口,再收回來豈不是太沒麵子了。

為了躲開這種尷尬的局麵,女人隻能咬牙辭去了這份不錯的工作,重 新尋找工作。

因為這個原因辭職實在是太不值得了,但話已說絕了,又有什麼辦法 呢?我們應該吸取這樣的教訓,就算與自己不喜歡的人打交道,也不要惡 言相向。見麵淡淡地打個招呼並不是什麼難事,為什麼要把自己逼上絕路 呢?

孔子說:“唯酒無量,不及亂。”意思是喝酒要有度,以喝到不出亂 子為準。喝酒要掌握度,做人做事也要如此,點到為止。過了不但會傷人 ,也會傷己,等事後冷靜下來會後悔不迭,但卻已無法補救。

俗語說:“十年河東,十年河西。”如果你無法做個料事如神的預言 家,那麼還是多給自己留一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