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6個方法,讓朋友助你收獲多多(1)(2 / 3)

不知道德雷克莫用了什麼辦法,總之使韋爾奇有驚無險地渡過了這場 災難。雖然韋爾奇遭受了嚴厲的批評,但並沒有被趕出校門。

而這件事後,更讓韋爾奇驚奇的事情發生了。他感覺到 德雷克莫 對自己開始親近起來,而他也覺得其實這個係主任並不像想象中那麼恐怖 ,相反還挺和善的。

他們很快地建立起了親密的關係。韋爾奇不再害怕與他討論學術問題 ,還會因為某個新聞事件與他爭執,甚至會為一場橄欖球比賽打賭。

以前走到哪裏都不苟言笑的係主任,現在卻經常摟著韋爾奇的肩膀開 玩笑,親切得像是對待自己的兒子。他在整個指導韋爾奇學習的過程中給 予了他無私的幫助,使他以優異的成績拿到了學位。

這段校園經曆給韋爾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他學會了在遇到困難時 向別人索取幫助。

在成為通用電氣的總裁後,韋爾奇每次遇到解決不了的難題,都會向 朋友和下屬求助:“嘿,夥計,我想我遇到麻煩了,你得幫幫我!”

聰明的韋爾奇懂得這樣的道理,每個入都有助人為樂的心理,當你向 別人索取幫助時,相當於滿足了他們心底的欲望,使他們獲得成就感。若 是總以付出的心態對待朋友,隻會讓人單方麵地感到被贈與,時間久了會 使朋友產生壓抑感,或是感到你並不需要他;若是以老板的權威發布命令 ,得到的隻是別人被迫地應付差事。

這種心理上的隔膜會帶來負麵影響,拉開你與別人的距離。因此,從 心理學的角度上來說,有時索取比付出更能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我想,每個人都應該學會說“嗨,我遇到麻煩了,你能不能幫幫我” ……

方法二:助人者人皆助之

要想得到朋友的幫助,首先,你必須做到一件事:平時多多助人!

我們都熟知範丹問世尊的典故,範丹辛辛苦苦跑到西天求問佛祖,想 要知道自己怎麼才能擺脫貧窮。一路之上,他答應了別人幫他們尋問佛祖 一些事情。曆盡了千辛萬苦,範丹終於見到了佛祖。佛祖卻讓他要麼問自 己的事,要麼問別人的事。範丹遵守了承諾,沒有問自己的事,而是把別 人的問題一一問到了。

當範丹把問題的答案告訴別人時,他自己的好運也就來了。別人給了 他錢財,他還得到了一位美麗的妻子。而世間也流傳下來了一首詩:“傳 說範丹問世尊,不問自己問他人。凡事先為他人想,自有榮華在己身。”

好一個“自有榮華在己身”,這便是幫助別人最佳的典範。當你真心 實意地對別人伸出援助之手時,他日別人也定會感激你的幫助,而回饋於 你。而一個隻注重自己利益,罔顧他人利益的人,必將受到別人的唾棄, 更不要說助他一臂之力了。

有一位教徒去世了,由於生前總是行善,所以他可以進入天堂。可是 他很好奇,想要看看天堂和地獄究竟有什麼差別。於是他請求天使在把他 帶到天堂之前,先帶他去地獄看看。

天使答應了他的要求,把他帶到地獄去。

在地獄裏,那位教徒看見一張漂亮的桌子,上麵擺滿了珍饈美味。他 很驚訝,問天使:“地獄的生活也不錯嘛,難道生前作惡多端的人也不用 受苦嗎?”

天使笑了笑說:“上帝是愛我們的,他不會主動懲罰每一個人。人們 之所以受到懲罰,都是他們自己的過錯。”

教徒不明所以。這時,晚餐開始了。隻見一群骨瘦如柴的餓鬼瘋搶著 坐到座位上,他們每個人都拿著一雙十幾尺長的筷子,都在努力試著用這 雙長筷子夾到美味的食物,但是筷子實在太長了,無論他們怎麼努力,也 無法把夾到的食物放到自己的嘴裏。

教徒看見這樣的情形若有所思。這時天使說:“你看,他們每個人都 夾得到食物,卻吃不到,你不覺得可惜嗎?我再帶你去天堂看看吧。”

於是教徒跟著天使來到了天堂。在天堂裏,他同樣看見一張漂亮的桌 子,上麵擺滿了美味佳肴。而每個人用的筷子也和地獄裏的一樣,都有十 幾尺長。而不同的人,他們每個人都把夾到的食物喂給別人吃,而自己也 不斷地品嚐到別人喂過來的食物。所以他們每個人吃得都很愉快。

天使說:“這就是天堂與地獄的區別:你不願意幫助別人,你就生活 在地獄裏;你助人為樂,你就生活在天堂裏。”

這則寓言帶給我們很大的啟示。在生活中,一些人總是想要別人幫助 自己,卻很少想別人是否需要自己的幫助。

當我們向別人伸出友善的手時,其他人的雙手也正在伸向我們。

岑小姐在一家酒店客服部工作,有一次,她遇到了兩位特殊的客人。 他們是一對兒年邁的夫妻,老先生與自己的老伴兒來住店,並指定要住6 號房間。

岑小姐負責安排他們入住,在與這對老夫妻接觸的過程中,她發現那 位老夫人有些奇怪——說話總是重複,剛告訴她的事情轉眼就忘,經常認 錯人,還把岑小姐認做自己的女兒。

老先生抱歉地對岑小姐說:“我老伴兒有老年癡呆症,剛發生的事情 就忘得一幹二淨,除了我她幾乎不認識什麼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