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9章 魯王紆尊降貴(1 / 2)

翌日早朝,陳靖元赫然位列朝班,而國舅楊廷玉,國丈翟國秀則沒有出現,又引起了朝中那些無所事事的八卦黨們紛紛議論和猜測。

有的猜測前幾日國舅爺種白菜之時被蛇咬了,在家將養。

有的猜測國舅爺醃黃瓜之時掉進大缸裏,一命嗚呼。

更有甚者猜度國丈與國舅在京都城聞名遐邇的東宋娛樂會所為了一個粉頭而大打出手,雙雙鬥個半死皆在家中養傷。

反正怎麼八卦怎麼來,讓陳靖元再一次領略到了八卦精神無處不在的真諦。

最後楊太後一錘定音,燕國公陳靖元身子陡然好轉,理應官複原職為大宋出征,責成其近日便開拔出征再奏凱歌。

楊太後的這番定音算是為之前幾乎鬧劇般的風波劃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散朝之後,各大臣各回各家各找各媽,陸陸續續地出了勤政殿朝麗陽門走去。

出麗陽門之時,陳靖元正好與左相張世傑和戶部尚書蘇郭義、兵部尚書蘇劉義幾人擦肩而過。此次得以複出,蘇劉義也算是出了力,陳某人自然要承人家的這番情誼。

於是翻身上馬離去之時對著蘇劉義拱拱手,稱道:“多謝蘇尚書仗義執言。”

隨後一甩馬鞭高喝一聲“駕”,策馬揚蹄而去。

看著陳靖元漸行漸遠地身影,知道他此次又領軍出征高麗國,喜愛軍伍的蘇劉義不由得產生了一絲絲羨慕。

前幾日剛朝廷殿試被皇帝和楊太後欽點為榜眼的董謙近日來一直隨侍張世傑身側,看著陳靖元那意氣風發的背影,妒意十足地對啐道:“蘇大人又何必為這種飛揚跋扈之人向太後娘娘說情呢?”

蘇劉義一怔,剛想說什麼。

誰知旁邊張世傑突然語氣嚴厲地教訓道:“守成(董謙的字),陳大都督官居一品,爵至國公,你怎可背後輕易詆毀於他?我輩讀書之人,受的是孔孟之道,理應胸襟坦蕩,不可藏頭露尾詆毀他人,我想你恩師也是這麼時常教誨於你的吧?”

陸秀夫已逝,而董謙又是陸秀夫臨終之前所收的關門弟子,張世傑覺得自己有義務也有責任要將陸秀夫的這個關門弟子培育成英才。

而董謙呢,心中縱使再不滿意張世傑的這番說教,也不敢做出惱怒的神色,如今他還必須仰仗著恩師陸秀夫留下的這些餘蔭來好讓自己青雲直上。

別看他在前番殿試得了榜眼之位,但是他委實高興不起來。

因為他這個榜眼之上就是平日裏在士子圈中壓他一頭的郭解郭子善,讓這郭解這廝得了狀元的頭銜,他是比吃了一坨米田共還要來得惡心。

見著董謙低頭,一旁的戶部尚書蘇郭義連忙打圓場道:“左相莫要太過嚴厲了,哈哈,守成這不也是年輕氣盛嘛,我們當年也不是這麼過來的嗎?對了守成,此番你喜獲榜眼之位,我跟吏部尚書王澤恩打過招呼,他的意思是問你想留在京中,還是到地方任職?”

董謙一臉感激地對蘇郭義盈盈一拜,答謝道:“多謝蘇尚書對學生的關心,學生想問下留在京城與地方任職的區別。還有,學生想打聽一下新科狀元郭子善是……”

蘇郭義笑了笑,這小子還真是好鬥之心不減啊,打斷了他的問話,說道:“新科狀元郭子善自請任命,想到地方去任職。正好,大阪縣令李淵風被調至吏部任職員外郎,所以昨日郭子善就去了大阪縣上任了。”

說著不由會心一笑,郭子善這小子還真是與他叔父郭敬儀一樣是個寧折不彎之人,好好一個翰林院的編修不幹,非得跑去地方縣衙去幹那七品縣令。

六品翰林院編修不僅是清流係的大本營,更是能得到皇帝寵信一步登天之地啊。

可惜這麼好一個年輕人,竟然成了陳係中人。

董謙聽著郭解這桀驁不馴的浪子竟然去地方任職,心中權衡利弊一下,回道:“蘇大人能否幫學生跟吏部尚書說通一番,學生想去翰林院。”

在他看來,郭解去了地方,那他就去翰林院,一個從六品翰林編修怎麼也比你一個七品芝麻縣令來得要強吧?況且翰林院能夠接近皇帝和太後,這萬一一朝得寵,不就一步登天了嗎?

張世傑見董謙挑剔來挑剔去,心中起了些許不滿,心道,陸相怎麼就收了這麼一個勢力的學生?對於是否好好栽培董謙,心中起了一番搖動。

而武人出身的兵部尚書蘇劉義更是猙獰著臉,雙眼不屑地盯著董謙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酸丁。

唯獨蘇郭義宅心仁厚,對著董謙還是很和煦地說道:“好吧,回頭我去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