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1章 青年縣令李淵風(2 / 2)

歸蝶夫人緊緊箍住陳靖元的脖子,輕聲道:“哈衣,歸蝶一定讓大都督滿意。”

……

……

第三日,源野根被爆死在牢房,死狀五官扭曲,屎尿噴了一地。

第四日,平田京也告敗,死狀和源野根如出一轍。

第五日,爆菊冠軍源山藏大從三人中脫穎而出,被釋放出了大牢,臉色蒼白虛脫著身子一瘸一拐走出了大阪城,朝著京都的方向步行而去。

這大阪一路到京都縱橫數百裏,死活難料,反正自此之後,東瀛再也沒有聽過源山藏大的消息了。

幾日之後,朝廷的聖旨到了東瀛,輾轉奈良縣,伊賀縣,到了大阪城。

與聖旨同來的還有新近委任的四名知府,和三十六名縣令,還有數百個八九品的主簿縣丞和各縣六曹主事。

作為東道主,陳靖元在大國守府宴請了知府和縣令等官員,至於那些品級不高的吏員自然無法得以入內,畢竟如今的陳靖元可是堂堂二品大員,還是燕國郡公,無論是爵位還是官銜,對他們而言都是高山仰止的存在。

這些知府和知縣多數都是陸秀夫清流係的後備中堅力量,雖說陳係和陸係分屬不同陣營,但是對於這位大名鼎鼎的征北大都督,手下精兵強將二十萬的燕國郡公,這些人可不敢跟陸秀夫一樣橫挑鼻子豎挑眼。

光品銜就竄他們好幾級不說,自己等人以後也要在東瀛混飯吃,得罪征北大都督明顯是個不明智的決定。

一番酒宴之後,打發走了陸係的知府知縣後,陳靖元也見到了屬於陳係推薦的六名知縣,其中令他印象最深的就是拿著自己的嶽父李倫名帖的青年縣令李淵風。

對著六人一番勉勵之後,陳靖元也給他們吃了定心丸。意思很明確,就是讓他們好好幹,如今陳係如日中天朝氣蓬勃,隻要他們以陳係馬首是瞻,升官發財不在話下。

約莫談了半個時辰,打發走了五位縣令,讓他們明日赴任之後,陳靖元獨獨留下了李淵風。因為這個青年的談吐,讓他很投緣,有心想要栽培一下他。

隨即拋出一個問題道:“李知縣,如今大阪城是東瀛人漢人雜居比例最為嚴重的一個大縣,更是東海府(即東海道)的府衙駐地,可以說是東海府十五縣最重要的一個縣城。如果讓你來署理大阪縣,你該如何治理。”

李淵風沉思一會兒,豁然抬頭望著陳靖元,沒有一絲怯意,朗聲道:“依下官之見,首先,推行漢化,包括漢語,漢服,漢學,特別是東瀛孩童的漢化,下官認為漢學教育更應該從娃娃抓起;其次,減免賦稅,鼓勵農桑,工商並濟;再次,人分三等,漢人為一等,東瀛貴族為二等,東瀛平民為三等,不同等級的人可享受到的大宋國策皆不相同。最後,焚燒銷毀一切關於東瀛的東西,諸如天皇畫像,東瀛書籍,東瀛曆史,東瀛文字,再設立落籍製度,凡是在大宋治內得到三名漢人推薦的東瀛人都可入半漢籍,入了半漢籍再考察五年,如果合格便可入漢籍。讓東瀛人以入漢籍為榮,從根本上將東瀛文化和傳統抹殺掉,不出二十年,東瀛必將徹底成為大宋的一個大行省。”

陳靖元越聽越驚訝,這他媽就是個人才啊,如果征北軍是占領東瀛人領土的話,那麼李淵風的這些施政方針則是將東瀛二字在根本上從東瀛人的心中永久磨滅。

人才,真是人才。

陳靖元一臉垂涎地看著李淵風,掉著哈喇子咂嘴道:“好,很好。”

李淵風心裏一怔,忐忑道,這燕國郡公不會有龍陽之癖吧?

誰知陳靖元說道:“如果本都督讓你出任大阪知縣,你可有信心?”

嘶……

天下砸了個大餡餅,砸得李淵風暈乎乎。

按照吏部的分配,他應該是去美濃縣上任的,雖說都是七品縣令,但大阪縣和美濃縣可是天差地別。

如果說美濃縣的縣令屬於正處級的縣級一把手的話,那市政府駐地的大阪縣就是高配副廳級別的縣級一把手,這政治待遇可是有天壤之別的。

到了其他的縣,他大阪縣的縣令明裏是平級,實際上卻是高上半級的,誰讓他的大阪縣是府衙駐地,整日和知府、判官這類的高層打交道呢。什麼風吹草動,內部消息,紅頭文件也是他這個大阪縣令比其他各縣縣令先第一時間知道,這就叫近水樓台先得月。

李淵風整了整衣衫,對著陳靖元肅穆一拱手,謙卑地稱道:“下官謝過燕國郡公的栽培。”

陳靖元拍著李淵風的肩膀哈哈笑道:“無需客氣,你那四條施政方針正對本都督的胃口,好好幹,大刀闊斧的幹,凡事都要本都督在後麵照應著。”

隨即拉起李淵風的衣袖,邊走邊道:“走著,喝兩杯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