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無難事,隻怕有心人
佛經裏有這樣一個故事:
古時候,有一位國王,想挑選一名官員擔當一個重要的職務。
他把那些智勇雙全的官員全都召集了來,試試他們之中究竟誰能勝任。
官員們被國王領到一座大門前,麵對這座國內最大、來人中誰也沒有見過的大門,國王說:“愛卿們,你們都是既聰明又有力氣的人。現在,你們已經看到,這是我國最大最重的大門,可是一直沒有打開過。你們之中誰能打開這座大門,幫我解決這個長久沒能解決的難題?”
不少官員遠遠張望了一下大門,就連連搖頭。有幾位走近大門看了看,退了回去,沒敢去試著開門。
這時,有一名官員卻走到大門前,先仔細觀察了一番,又用手四處探摸,用各種方法試探開門。幾經試探之後,他抓起一根沉重的鐵鏈子,沒怎麼用力拉,大門竟然開了!
原來,這座看似非常堅牢的大門,並沒有真正關上,任何一個人隻要仔細察看一下,並有點膽量試一試,比如拉一下看似沉重的鐵鏈,甚至不必用多大力氣推一下大門,都可以打得開。如果連摸也不摸,看也不看,自然會感到對這座貌似堅牢無比的龐然大物束手無策了。
國王對打開了大門的大臣說:“朝廷那重要的職務,就請你擔任吧!因為你不光是局限於你所見到的和聽到的,在別人感到無能為力時,你卻會想到仔細觀察,並有勇氣冒險試一試。”他又對眾官員說:“其實,對於任何貌似難以解決的問題,都需要開動腦筋仔細觀察,並有膽量冒一下險,大膽地試一試。”
那些沒有勇氣試一試的官員們,一個個都低下了頭。
◎惜福之人,必有福至
雪峰、岩頭、欽山等禪師三人結伴四處參訪、弘法。有一天行腳經過一條河流,正計劃要到何處托缽乞食時,看到河中從上遊漂流下來一片很新鮮的菜葉。
欽山說:“你們看,河流中有菜葉漂流。可見上遊有人居住,我們再向上遊走,就會有人家了。”
岩頭說:“這麼完好的一片葉,競如此讓它流走,實在可惜!”
雪峰說:“如此不惜福的村民,不值得教化,我們還是到別的村莊去乞化吧!”當他們三人你一句、我一句地在談論時,看到一個人匆匆地從上遊那邊跑來,問道:“師父!你們有沒有看到水中有一片菜葉流過?因我剛剛洗菜時,不小心一片菜葉被水衝走了。我現在正在追尋那片流失的菜葉,不然實在太可惜了。”雪峰等三人聽後,哈哈大笑,不約而同地說道:“我們就到他家去弘法吧!”
◎學道的人總是很多,得道的人總是很少
道林在杭州秦望山修行時,築巢於山中的鬆木之上,所以有“鳥窠禪師”之稱。另外,也因為他的居處旁邊有許多鵲鳥在此棲息築巢,人們因此也稱他為“鵲巢和尚”。
元和十五年,大詩人白居易出任杭州刺史。自居易對禪宗非常推崇,聽說高僧鳥窠住在秦望山上,非常高興,決定抽空上山探問禪法。
一天,白居易上山來參訪鳥窠禪師。他望著高懸空中的草舍,十分緊張,很關心地對禪師說:“您的住處很危險哪。”
鳥窠禪師卻不屑一顧地說:“我看大人的住處更危險。”白居易不解地問:“我身為要員,鎮守江山,深受皇帝重用,有什麼危險可言?”
鳥窠禪師回答說:“欲望之火熊熊燃燒,人生無常,塵世如同火宅,你陷入情識知解而不能自拔,怎麼不危險呢?”
的確,政治家的處境真是危機四伏,像是貶職、垮台、革職或被誣陷當替死鬼等等,早已屢見不鮮。白居易也正是因為被貶職從京城來到杭州的。
自居易似乎有些領悟,轉個話題又問道:“如何是佛法大意?”禪師回答道:“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白居易聽了,以為禪師會開示自己深奧的道理,原來是如此平常的話,感到很失望地說:“這是三歲孩兒也知道的道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