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追求卓越,為什麼不?》這本書,我“結識”了任勇老師,從任勇老師的成長經曆中獲取精神的養分。這本書讓我認識到了“心中有夢”對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意義。於是,我就寫下了這篇《做一個“心中有夢”的教師》。
2009年5月,在寧波市新華書店看到《追求卓越,為什麼不?》這本書,就被書名深深地吸引了。僅憑這個書名,我就把這本書買下來了,欲一睹為快。當我再次捧起這本書的時候,剛好看到《人民教育》2010年第6期刊登了《“刊”指一條路》,講述了任勇老師30年來學習、利用《人民教育》促進自己成長的故事。
說實話,讀這本書,對於一個青年教師來說,似乎有一種熱血沸騰的感覺。“追求卓越,為什麼不?”這就是一種精神狀態,就是一種不斷超越自我的進取精神。當然,作為教師,至少在自己的專業成長上可以不斷地挑戰自我,超越自我。
教師要舍得為自己投資
任勇老師說,30年來,他東買西購,買了很多的書,總共有11000餘冊數學、教育、文化方麵的書,訂閱了所有能訂閱到的數學雜誌和教育類雜誌。
可見,任勇老師的卓越來得並不輕鬆,他的卓越來自自己長時間的不間斷的學習。他認為,能否駕馭教育實踐,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育理論功底。要有理論功底,首先得讀名著,讀孔子、讀陶行知等知名教育家的名著。其次,要讀自己研究領域內的有影響的專著和專業期刊等。
毫無疑問,任勇老師的11000餘冊書和多種教育雜誌絕不是擺設,而是助他走向卓越的法寶。教師想成為優秀的教師,並從優秀走向卓越,必須在學習上為自己投資,多買書,多訂閱專業報刊雜誌,讓學習成為自己的生活態度,把工作和學習有機地統一起來。
讓自己永遠處在發展的狀態中
在書中,任勇老師結合自己的成長經曆,講述了他的多方位的發展觀。他提出教師要在“師德、師能、師智、師魂”上做到全麵發展,並要在自主發展的基礎上做到充分發展和持續發展,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實現跨越發展,學會和諧發展。
對於教師而言,要讓自己永遠處於發展的狀態中,就要有自主發展的意識,要充分挖掘自己的潛能,不能吃老本,要做到可持續發展,還要不斷提升自我,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做專業化的教師。任勇老師還認為,教師在發展的過程中,要處理好“教育與教學”、“教育、學習與研究”、“人格與學識”、“合作與競爭”、“工作與健康”、“事業與家庭”的關係,這些是很值得我們思考的。
因為教師是一項需要終身修煉的職業,因此,要讓自己永遠處於發展的狀態中,讓自己經常收獲成功的驚喜,享受成長的快樂。
要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任勇老師認為,教師要擁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為自己在工作、生活中爭取一席之地。他認為教師要從人格魅力、學識魅力和工作得力這三個方麵來加強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在工作得力上,教學能力強、教研能力強和創新能力強應成為教師努力的方向。
的確,隨著時代的進步,教師受到的挑戰也越來越大。其實,教師職業的“鐵飯碗”早已被打破。對於教師而言,真的需要捫心自問,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在哪裏,自己能成為稀缺資源嗎?因此,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就是充分發揮自身優勢,不斷超越自我,走向卓越!
做一個“心中有夢”的教師,並在實踐中努力把美夢變為現實,在追求卓越中不斷實現自身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