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寧波市教科所舉行二十周年所慶,邀請了很多國內知名的專家學者前來講學。當時,北京師範大學的肖川教授就在被邀請者之列。在此前學校的讀書活動中,我讀過肖川教授的《教育的理想和信念》,並深受啟發。作者來到寧波的話,能現場聆聽他的講演,這樣的機會真是難得。
不巧的是,當時我們學校也正在籌備建校十周年慶典,我沒能參加這次報告會。事後,我聽說肖川教授的講演非常有激情。後來,寧波市教科所的網站刊載了那次專家學者報告會的講演實錄的電子稿,我下載下來看了一下,算是彌補一下未能到場的遺憾。
我在肖川教授的書中曾看到過他說他一輩子要寫教育隨筆“三部曲”。但後來,他寫得有點刹不住車了,於是就形成了《教育的理想和信念》、《教育的真情與智慧》、《教育的使命與責任》和《教育的情趣和藝術》隨筆“四部曲”。2008年7月,我在寧波新華書店的教育專櫃前閑逛,無意中發現了他的後兩本隨筆,就先下手為強了。雖然他的前兩本隨筆在學校的讀書活動中,我都翻閱過,後來,我還是把它們買了下來。這樣,我就擁有了肖川教授的教育隨筆“四部曲”。
讀過肖川教授隨筆的人都有這樣的感受,他的文字優美、自然、耐讀,值得回味,讀他的隨筆真是一種享受。也正是因為如此,他的隨筆很受廣大中小學教師的歡迎,不少學校把他的隨筆集作為校本培訓的教材,作為教師寫作的範本,讓大家來共享他的智慧。特別是《教育的理想和信念》,這是肖川教授曆時十年寫成的,裏麵的文章值得一讀再讀,比如說《用思想提升教育的品質》、《在語言的背後》、《教育的意蘊》、《教育即解放》、《教育的力量》、《什麼是良好的教育》、《負擔過重何以導致膚淺》、《以古典的心情對待學習》、《建基於信仰的教育》等。這些文章從某種程度而言,就是肖川教授的多年來思想的積澱,是他思想的精華。
當然,後麵的幾本隨筆也非常耐讀,不少文章更加具有針對性和指導意義,比如說《教師的職業優勢》、《讀書與成長》、《對教師的建議》、《學校,用什麼來吸引學生》、《教師:努力成為家長的模範》。此外,在最後一部隨筆中,他還專門辟出一輯,為好書“鼓與吹”,為教師們推薦好書。
2008年10月,《教師博覽·原創版》舉行創刊座談會,肖川教授也要在隨後的教師專業發展報告會上講演。於是,我就帶了本他剛出版不久的《教育的情趣和藝術》過去,還請他在書上簽名。
那天,肖川教授講演的主題是“教師的專業成長與人生幸福”。他的普通話不是很標準,但是講得非常有激情。他的一個觀點對我影響很大。他說,一個職業要在社會上有地位,一方麵要有較高的經濟待遇,另一方麵要有較高的專業水平。如果教師的專業水平不高的話,要想贏得較高的地位也是不現實的。的確,教師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贏得社會的尊重。
在講演中,肖川教授特意強調了感恩的重要意義。人常懷感恩之心,心態會更加平和,幸福自然就會離得更近。
後來,我又買了本肖川教授的《教師專業發展與人生幸福》,這本書對這一問題有了更深刻的闡述。其實,教師的幸福與學生的幸福是緊密聯係在一起的,為了學生的健康成長,教師必須要幸福起來。而教師的專業水平,既是教師的立身之本,同時也是促進教師幸福的必要條件。可見,教師提升自我,其實就是在增進幸福。如果有了這樣的認識,那麼教師就不會再把學習視作負擔,而是在主動學習中提高水平,也就增加了自己的人生幸福。
後來,我還買了本肖川教授主編的《成為有思想的教師》。在現實中,不少教師缺少思想,成為專業發展的短板,這一點必須引起高度的重視。
肖川教授對我的另外一點的影響,就是讓我認識到了教育隨筆這一寫作形式在教師專業成長中的積極意義。肖川教授在《教育的理想和信念》一書的自序中,把教育隨筆作為“直達心底的言說”。他認為,教育隨筆,作為教育思想的表達方式,受到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的厚愛與青睞,而且,能寫好教育隨筆這樣小文章的人,也一定能寫好論文一類的大文章。
雖然教育隨筆看起來“其貌不揚”,但是,很多的優秀教師正是在撰寫教育隨筆的過程中成長起來的。教育隨筆,值得廣大教師去寫,在寫作中提高寫作能力,促進專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