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我個人來說,《教師博覽》是我走向開放閱讀、享受閱讀快樂的引路人。雖然很早就結識了《教師博覽》,但原先自己的閱讀也相對“封閉”,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忽視了《教師博覽》,一直沒有真正領略到它的魅力,這是一個很大的遺憾。
作為一名心理教師,參加工作以來,我一直訂閱《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大眾心理學》等專業類期刊,這些刊物對我在心理健康領域的成長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因為還負責學校的教育科研和師訓工作,我也經常翻閱《中國教育學刊》、《教育研究》、《上海教育科研》等刊物,但我總有一種感覺,這些刊物的可讀性不是很強,一本雜誌中沒有幾篇文章是自己真正想看的。
2007年1月15日,我接到《教師博覽》特約記者薑廣平的電話,說是受編輯部的委托來采訪我,要我先準備相關材料。於是,我就去閱覽室找來了近幾期的《教師博覽》。在翻看《教師博覽》的時候,我找到了一種久違的快樂,並有了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這不正是很理想的閱讀刊物嗎?於是,我馬上去郵局補訂了2007年的《教師博覽》。
2007年,我與《教師博覽》的親密接觸正式開始。不過,前兩期的沒訂到,我隻能去閱覽室借閱了。《網癮為什麼找上中國孩子》引發了我對如何預防青少年網絡成癮的思考;《中等人才更容易成功》對如何樹立科學的評價觀有著很大的借鑒意義;《幸福人生不是教出來的》提醒教師要為學生創造施展才華的環境和舞台……一篇篇精彩的文章使我經常沉醉在閱讀的喜悅中。非常幸運的是,我寫的一篇關於教師自我心理調節的文章《學會自我調整,享受美好人生》發表在《教師博覽》2007年第5期上。
特別值得紀念的是,2007年2月的《教師博覽》的封二教育人物欄目刊登了對我的介紹,內文還配發了一篇關於我的人物通訊。這給了我很大的精神動力,督促自己不斷前行。
“成為《教師博覽》的忠實讀者,努力成為《教師博覽》的作者,真心實意地成為《教師博覽》的推廣者”,這是我的肺腑之言。我經常在不同的場合推薦《教師博覽》,讓更多的教師了解《教師博覽》,親近《教師博覽》。的確,《教師博覽》成了我校教師自費訂閱量最大的綜合類教育刊物,也有很多的其他學校的老師也因此結緣《教師博覽》,甚至有一些教師也因此在《教師博覽》上發表文章。
好東西要大家一起分享,願更多的教師成為《教師博覽》的摯友,走上開放閱讀之路。衷心希望《教師博覽》越辦越好,為廣大教師提供更好的服務,引領我們走上幸福之路,過一種完整而又幸福的教育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