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回到住處,跟左右人一說,大家都麵有憤色。原來,按照漢王劉邦的許諾,韓信引軍參加垓下會戰,是把淮北和淮東的土地也給韓信,那就是韓信王齊國的同時,也增加這些封地。現在的情況卻是,找了個不相幹的義帝的理由,把韓信挪到淮北淮東這個地方當王去了,當楚王,而齊國這個地盤,卻從韓信的王號與轄區裏扣掉了,齊國遂變為漢郡。韓信無奈,但劉邦還不敢把齊國封給自己的兒子或者其他功臣,以免韓信跟自己翻臉。韓信遂失去了齊國,得了一個淮北淮東之地——那跟齊國大小相同,但是GDP卻不如了。韓信長籲短歎,下麵人還安慰他呢:“大王,您本是楚人,老家也在下邳附近,現在當王,回老家去當,其實也本是您的所願啊。”
不說韓信,彭越回到自己的營帳,樂滋滋的,自己從魏相國提拔為梁王了,當初的一個山東巨野湖裏強盜,如今是赫赫一王,心裏樂得趕緊給老家人寫信。
彭越這裏樂得動靜太大了,旁邊的田橫就知道了。當初,齊王田廣(田榮的兒子)、田廣的叔叔相國田橫(田榮的弟弟),本來是有著大齊國的,被韓信搶占之後,田廣也死了,田橫就自立為齊王,帶著自己的遊擊隊,加入魏國地區彭越的部隊,跟著彭越幫劉邦給項羽搗亂。田橫因為殺了劉邦駕下的廣野君酈食其,總怕著劉邦找他麻煩,現在看看可惡的項羽已經經過我的搗亂,敗死了,再依附在彭越這裏,未來沒有好果子,於是帶著下麵的五百壯士,連夜卷鋪蓋逃跑,向東越過山東,跑到大海上,找了個海島,當“土匪”去了。
總之,現在就有漢初的七個王了,都是異姓王,分別是楚王韓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項羽所封,為九江王,轉投劉邦後,被劉邦改名為淮南王),以上這三個人是劉邦最大的武將功臣,跟前麵搖筆杆子、打算盤、出主意的三人不同。此外還有四個王,即趙王張耳(前已封,韓信打下趙國後,封之為趙王)、燕王臧荼(本是燕王韓廣的部將,被韓廣派遣參加救趙的巨鹿大戰,因功被項羽封為燕王,隨即跑回燕地,殺了韓廣)、韓王信(這個是韓國貴族的孽孫,在劉邦反項羽的初期被封為韓王,部分收複了韓地,一直追隨劉邦戰鬥)、長沙王吳芮(原鄱陽縣縣令,跟英布這個鄱陽湖大盜聯手起義,還把女兒嫁給英布,又佐項羽攻入函穀關,被項羽封為衡山王)。
項羽當初所封的十八個王,除了漢王劉邦以外,現在也隻剩了這個燕王臧荼和長沙王吳芮。
而劉邦現在所前後封定的這七個王,及丞相蕭何等人,隨即共同奏請漢王劉邦為皇帝。
皇帝是在王之上的,如果當初項羽大分封,封了十八個王之後,如果這些王也一起表奏,請項羽當皇上,項羽也就當上了——可惜的是,等項羽剛把義帝楚懷王殺了,十八個王裏,就先叛了齊王、漢王等好幾個,陳餘也和他“爹”趙王張耳打起來了,根本談不上給他上皇帝號了。
七王和將相一起奏到:“我們都是王了,您漢王劉邦也是王,這不把我們折殺了嗎?我們的尊貴,都是您給的,您肯定得高我們一級。您的功績,蓋過日月,超過湯武,請您上皇帝尊號。”
劉邦說:“不行。我聽說帝得是賢者,我實在不賢(平時說話也不注意禮貌)。我不敢當皇帝之位。”
七個大王及將相勸過了,就該其他被封侯的人和高級大臣們了,於是這一幫諸侯和文武群臣也一起奏表,請劉邦當皇上:“大王您起自布衣,誅暴秦,滅逆凶,平定四海。有功者,您都裂地封為了王,還有像我們這樣的,封為了侯。大王不上尊號,我們也覺得我們的爵位封國都可疑而不自信。臣等以死請之。”
劉邦照舊拒絕。
下麵,該一般的文臣武將了,包括知識分子們,通過研究天文學,發現必須劉邦當皇帝,這是宇宙的規律和宇宙的要求。這是第三次了,劉邦不能拒絕了,或者說次數也夠了,於是說道:“諸君都非得說這樣方便,方便於國家,那我也就方便於國家吧。”
於是,到了下月二月初三,劉邦帶領群王侯文臣武將,出離定陶城外,在汜水上祭天拜地,劉邦接受儀式主持者奉上的王冕玉璽,正式履位為皇帝,是為大漢第一代皇帝,赫赫的漢高祖劉邦!
劉邦隨即西行入居洛陽,定都於此,從此天下休兵,劉邦又把自己當年的三尺斬蛇劍,裝在精美的鞘裏保存在國庫武庫,供後人瞻仰。然後大赦天下,到五月,命令士兵都複員回家,同時下詔:“百姓有從前相保聚於山澤(當土匪的,因為天下亂了),如今天下以定,都令他們各回本縣,恢複他們的爵位和田宅,官吏給他們講道理,不要打和汙辱他們。軍吏和士卒,複員以後,都賜各加一爵。在七大夫以上爵位的,都讓他們享受食邑待遇(相當於領政府工資,劉邦沿用秦的二十等級爵,七大夫處於第七級爵,最高第二十級則是通侯爵),七大夫以下的,都終身及全家免徭役。七大夫、公乘以上,都是高爵,官吏要先給他們田宅,他們有什麼要求,要先滿足。諸官吏要善遇高爵者,我會派人暗查的,有不按我詔書的,以重罪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