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項羽逞其英豪,帶著後邊數千的漢軍騎兵追逐,帶著二十六人,向東南疾奔,從這裏的定遠縣東,一直東南下七十公裏跑到安徽和縣東北。於是這一可笑的現象就出現了,漢將數千騎追這二十七騎,一直追了七十公裏,竟傷不得項羽一根毫毛,一根馬毛。
項羽狂奔了七十公裏,終於到了和縣以東北的長江岸邊。隔江看見滿眼江南濃鬱的樹林,柔美秀麗。吳人的故都、項羽的故鄉吳縣,就在不遠了。
這一段長江,叫做烏江。過江就是秣陵(今南京)。這段長江直到大海是向東南流動,所以對岸亦稱江東(現在則被稱為江南)。
烏江亭長是個很敬業的人,這時候正在江上親自行船,檢查渡口裏邊有沒有非法營運和開黑船現象。正一個個查著呢,突然看見岸邊一群紅色的人出現了,每個人都亂發如雲,渾身鮮血,好像從鬼門關出來的。亭長嚇了一跳,趕緊派人過去詢問,一問,原來是我們的大王楚霸王項羽這時候親自帶著人來江南視察了。
亭長趕緊把自己的船靠上岸去,問道:“大王,怎麼今日要視察我們了麼,都吃了嗎?為什麼血紅血紅的?”
項羽騎在馬上,一看這亭長歲數頗大,於是仿佛終於見了親人一般,立刻改用老家話說:“我們不瞞您說,楚國和彭城之地,全都已經被漢軍占領了,我冒死突殺,從垓下奔走兩百裏至此。今日得幸會老丈於此。”
亭長明白了,於是說:“大王不必驚擾,我們江東雖然地小,仍有地方千裏,足以王於此地。願大王趕緊下船急渡。今唯獨臣我有船,其他黑船知道我出來排查,全都縮在家裏不出來了。漢軍來了,並無船隻,無以渡江。願大王急上船。”
項羽感到了一種溫暖,或者說,臨終的溫暖,那剛才被田間老漢(定遠縣那兒真是壞人多,欺負我們楚大王)欺紿給他帶來的羞惱,一時消去了。項羽奇怪地笑了笑,看了看江南這安定美好的土地,為什麼我還要我的故鄉再次遭受戰火的蹂躪,為什麼山溫水軟不可以是我狐死首丘、安葬於此的樂土?我走過的足印足以讓今生追隨我的壯士在曆史上留下一些痕跡。項羽在數年前年輕的時候脾氣火暴,性情猛急,他作戰殺敵的一切目的就是給叔叔項梁報仇,以及自己“彼可取而代之”的功業,但是人近三十,他似乎成熟了。項羽似乎想起了自己投身於這場戰爭的初衷,就是致天下於一方太平,而這樣的任務,漢王劉邦比我更加有能力實現。
想到了這裏,他似乎對追擊而來的漢軍也充滿了某種柔情,他對亭長露出了一種純淨璀璨的笑容,笑著說道:“天,要亡了我,我渡江何為!況且我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者,縱令江東父兄憐惜我,照舊把我王於吳中,我又有何麵目見他們?即便他們寬容,我項羽獨無愧於心中嗎?亭長,我知道,您是個長者,為了我好。我這匹馬已經騎了五年了,所當無敵,曾經一日而行千裏。我不忍令它在戰鬥中被殺,我用以賜給你吧。”
於是項羽下得馬來。亭長默默無言地接過馬,馬也似乎有靈性地望著舉動異樣的主人,眼光中模糊起了淚光。項羽命令騎兵壯士全都下馬,步行與漢軍作戰(這樣死得快些)。作為戰士,逃跑之路,他們已經不願意選擇了,而投降,又是戰士不可接受的恥辱。那麼,作為一個戰爭的戰敗者,隻有戰死沙場,還能夠重新樹立起他最後的尊嚴。
這時候,大批漢軍撲上來了,項羽和眾壯士把長兵器都扔了不要了(這是項羽命令的,不騎馬,不用長兵器),拔出寶劍,一聲呐喊,血脈賁張,向蜂擁而來的漢騎軍團發起自殺性衝鋒,雖然已落下滿身鐵刃戟傷,但是皆奮前無人後退,亦無人上船。
項羽拎著寶劍,擊殺漢軍數百人。雖然項羽現在對漢軍敵意頓減,但也要有人為我殉死,這就是戰士的職責!項羽亦身受十餘個巨創,鮮血染紅了這位英雄的鎧甲。項羽看看漢軍終究不能片刻而殺了我,一側頭,看見了漢騎兵司馬呂馬童,項羽叫道:“你莫不是我的故人嗎?”
當時還有幾個壯士在奮擊,呂馬童一看這人叫他,仔細一看,正是項王,於是當即指著項王對騎將王翳(yì)說:“這是項王也!”王翳本是韓信部將,現在被調來給灌嬰指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