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說:“保重!虞。”
此外,就再講不出話來。
這時候,鍾離昧昂著大腦袋進來了,手裏拎著兩隻大錘。項羽見到了這些男人,立刻恢複了興奮和激情乃至喜悅,說道:“鍾離將軍,如今數萬楚軍,就留在你的手下指揮,這是我的虎符和上將軍印綬。我此刻就乘夜突圍,你待我十數日,或許能卷土重來!”
鍾離昧把印綬接在手裏,他是一個忠義的人,雖然曾經遭受項王猜忌,但是現在感覺到了臨危授命的知遇之恩,於是就腎上腺激素激增,誓與壁壘共存亡(他最終沒有降漢,而是跑到了韓信的封國,最後被劉邦逼迫而自殺)。
騎兵校尉也來了,項羽向他做了最後的戰前動員,命令他提起八百壯士騎兵,人銜枚,馬束口,馬蹄來得及包上軟布就包上布,攜帶兩天幹糧,片刻之後即出發。
校尉點頭,轉身出去。
項羽因為從來沒有被人圍過,所以對於突圍缺少戰術經驗。建議的突圍方式是這樣的:采取聲東擊西的戰法,比如首先示行蹤於東,造成包圍者軍隊的錯覺,隨後再以有力的一部繼續向東佯動,引包圍軍東去;這樣就可以使自己那被圍的主力與追擊之敵之間拉開距離,趁機率主力西去,跳出敵人的合圍圈。
讓誰去完成誘敵任務呢?這支部隊必須是強有力的,這才能造成主力東去的聲勢,同時又必須兼具犧牲精神的,因為在敵人重圍之中,吸引包圍軍主力的這支部隊,很可能遭受重大傷亡。其實鍾離昧就是合適的這樣人選。
如果按這種突圍方法,鍾離昧可以引著一部強力楚軍東去,吸引漢軍大部追趕,而項羽帶領餘下楚軍主力,向南衝出突圍。邊走邊戰,一路遲滯敵人,靠著主力保護,或不至於亡。
這時月色皎潔,照著大地清光一片,項羽的八百騎兵,護著項王,從壁壘中緩緩開南門而出了。八百騎兵一路南行,靜悄悄的,沒有驚動任何漢軍。
冬天的夜晚時間長,騎兵悄悄地南進,走出了漢軍的重圍之後,開始快馬加鞭,迅速馳走。
天明了,眼前冬風蕭瑟,平野靜默。騎兵已經向下奔走了幾十裏,朝著靈璧以南八十公裏的淮河奔去。過了淮河,似乎就多了一道水的保障,人生也就多了一層保險。
這時天方微明,漢軍不知怎麼搞的,居然知道了楚軍有人突圍。大約是留下了馬蹄之印,或者中間有掉隊的,泄漏了突圍的消息,或者是漢軍外圍有據點、關卡,發現了大清晨有楚軍大隊騎兵通過,趕緊向漢王劉邦緊急報告。
劉邦忙把灌嬰找來:“嬰啊,你帶的都是騎兵,你說,楚軍有趁夜突圍者,會是什麼人啊?”
灌嬰說:“不知道,你說呢?”
劉邦說:“那你追追看就知道了!根據我的經驗,這是一水兒的騎兵,而且據我對項王的了解,多半就是項王。這個立功的機會,我隻給你了!”
灌嬰當即大喜,叫道:“我這就抓這個豎子回來!”
於是,灌嬰以自己的精壯五千騎兵,扔下了早飯不吃,飛身上馬,呼嘯著就往南方追去。
劉邦、張良等人站在後麵捋著胡子,說:“天下能否從此太平,就在灌嬰將軍此舉了。”
項羽正在以跑死馬的速度,向南方淮河疾奔,按理說,騎兵的速度,一天跑一百公裏,就是極限速度了,但是項羽半天就跑到了八十公裏以南的淮河,這導致的後果是,後邊的騎兵被拉成了長長的一隊,三五十成群的,多數被丟在了幾裏十幾裏之後。誰也跑不過項羽的騅馬啊!
項羽到了淮水之上,趕緊喊來渡船,登上船去。旁邊騎兵校尉問他:“大王,現在身邊隻有一百多騎了,大部分都丟在後麵,沒跟上啊。等不等他們?”
項羽說:“不能等,漢軍必然已經追來了。”
於是牽馬上了渡船,船老大一看來了這麼多生意,高興得要歡呼。校尉解下金子一包給他:“你給我加油,使勁搖櫓,用賽龍舟的速度,到了對岸,把船全給我鑿沉了,這些就是買了你的船了。”
老大說:“好!好!夥計們,都脫光了,用賽龍舟的速度。”
項羽站在渡船上,船到河中央,輕波微蕩,好像是細雨射在河上的泛起的漣漪,唉,他望著河水,隻有這水的生命是無限的,亙古以來便與宇宙同生,縱是英雄,也不如水。項羽望著水,他的目光非常祥和,一副快要到達彼岸的樣子。
到了對岸,項羽終於放下心來,看來,這次突圍,已經有了百分之八十的成功了。他遙望身後,隻有依稀的一些楚兵,還在陸續跑來,嚷嚷著找船。
項羽當即命眾人上馬,一邊吃幹糧,一邊繼續朝南飛奔,直又跑出了四十公裏,到達了定遠縣(安徽中部)。這時候,日頭方才偏移過天中。項羽打開地圖,用手指找著,尋找向東南到達長江的路徑。這裏離開長江隻有一百公裏了。從項羽的這種飛奔的路線來看,他已經可以不用去江蘇中部了,而是幹脆向東南過江,經過秣陵(今南京市內),到江南的吳縣(今蘇州市)去。因為他已經知道了,楚國國土(指彭城以及蘇北、蘇中地區)已經全為漢軍占領了,隻有去吳縣,即自己當年起義的發祥地,才或許是唯一安全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