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一個人,他就是未老先衰。在1977年高考製度恢複時,他才30歲,當時任民辦教師,教初中數學,許多人都認為他若參加高考是比較有希望的,就勸他報考。他卻說:“年齡都這麼大啦,即使考上又有什麼用呢?況且我已高中畢業多年,這些年教的都是初中的課,原來學的知識已忘得差不多了,現在再複習,年齡也大了,記憶力也不好了,還是不考算了。”後來他的一位同班同學考取了二所名牌大學,他卻後悔地對別人說:“我的那位同學年齡比我還大,在校時學習還不如我,畢業後他一直是在修理地球(種田),忘的比我多,他都能考上,我不如也報考了。”
還有一位老工人,60歲時退休。退休時,他的一位同事才56歲就因氣管炎而死亡了。由於二人平時交往甚厚,他去火葬場參加了告別儀式,回來後產生了恐懼感,總是想著自己的壽命也快到頭了,經常給人說:“人活不多大,自古就是人活七十古來稀,我也快了。”有些好心的同事勸他幹點事情,做點小生意,開個煙酒店。他說:“我都快死的人了,還幹那做啥用,說不定哪一天突然死了,小店怎麼辦。”於是,他就坐在家裏,啥事不幹,等著去死,一會兒讓他的兒子給他準備送老衣,一會兒又讓他的女兒送他回農村的老家,說是怕火葬。整天提心吊膽,結果不久即鬱鬱而終。
與此相反的還有一位退休幹部。他原是一位教師,退休前就憋足了勁,趁著改革的浪潮,要大幹一番,一來是改變一下清貧的生活,二是想證明一下自己的才能,證明知識分子也能下海撈魚。一退休他就先辦了一家裝潢公司,租了間門麵房,東借西拚湊了兩萬元錢,三年後在同一個市內又開了一家裝潢公司,注冊資金已達30萬元,五年後他又到深圳開了一家裝潢公司,注冊資金已達80萬元。據說他現在已成了百萬富翁。雖然已年近70歲,卻越幹越有勁,他的妻子兒女勸他不要幹都勸不住。他說:“越有活幹我就越有勁,如果讓我呆在家裏,非憋出病不可。”
老年人應該突破代溝,擴大交往的範圍,尤其是與年輕人交往,既能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又有益於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萌發童心,防止心理衰老。老年人通過與青年人的交往,參加一些有益的社會和娛樂活動,愉悅身心,潛移默化,從而達到“忘我”的境地,甚至出現青春重返的感覺。這種自我感覺,通過心理暗示,會產生愉快、輕鬆、樂觀、充滿希望的情緒,一切煩悶和思想壓抑都會拋之身外,從而有益於健康。據說,老年人若娶了年輕的妻子,自己也會變得年輕,並能長壽,即是這個道理。
前不久,一個朋友去母校參加一個學術會議。在會上,使他難忘的是又見到了他的幾位恩師:他們都是近60或70的老人了,仍然精神矍鑠,思路清晰,登山趕路,步伐矯健。他開玩笑問幾位先生,為什麼越活越年輕,越活勁兒越足呢?他們不約而同地回答:從事力所能及的工作,加上與年輕人的經常交往。他們說,年輕人身上有活力,有朝氣,與之交往,難免受到感染,仿佛又回到了年輕時代。不擺架子,不倚老賣老,一起與年輕人平等地討論問題,這就不知老之將至或老之已至了。還有什麼靈丹妙藥比忘年交更有益處呢?日日服藥,反倒被時時提醒“你老了”,怎麼會一身輕鬆,忘記衰老呢?可見忘年交是對自己的老齡裝糊塗的最好辦法。
徹底遺忘,難道不是最有效的裝糊塗的方法嗎?
青年人與老年人相處則能學到很多處事的經驗和學問。傳說在秦始皇時期曾有過人到60歲活埋的規定。當時有一位官員,他爺爺剛到60歲就偷偷地藏了起來。後來宮庭裏出現了大如牛的怪物,誰也不知是什麼東西,誰也不知該怎麼辦。該官員回到家裏跟爺爺談及此事。爺爺說:“那是老鼠,明天你上朝時在袖筒內藏一隻貓,看見那怪物你就把貓放出,貓自然就會去捉鼠。”該官員第二天上朝時照此辦理,袖內放隻貓。怪物果又出現,貓大叫一聲就撲上前去,怪物聽見叫聲就慌忙逃跑。
貓縱身躍到鼠的脖子上就咬,貓鼠相鬥,鼠死貓勝,怪物消除。當秦始皇問及緣由時,該官員顫顫兢兢述說了原委,秦始皇不但沒有怪罪,反而從此撤銷了60活埋的規定。
事實上生活中許多事情都會重複出現,或者有類似之處,老年人經多見廣,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青年人通過與老年人的交往,可以學到很多東西,從而提高辦事效率,少走彎路,事半功倍。
糊塗學大師箴言:做人做到佳處,須是清心忘我。不計成敗得失,不計榮辱功過,一切但求自然,且勿過分執著。無為即是有為,非我之中現我。
八、忘記你的過去
現在有不少書都是寫如何增強人的記憶力,卻很少有教人怎樣去遺忘的。其實遺忘也是人生中一種必要的“糊塗”,.也是一種生活的藝術,
台灣女作家瓊瑤成名後,與皇冠雜誌社主編平鑫濤結為知音。兩人每年總要去國外旅遊。乎鑫濤是個“電影瘋子”。他每到一地,就要拉瓊瑤去電影院消遣。有一次他們去歐洲旅行一個月,竟然看了五十多場電影。一次電影一開場,瓊瑤就發現這部電影早就看過了,可平鑫濤卻堅持說未看過。瓊瑤瞪著銀幕,不服氣地說出這部影片一個鏡頭的情節,可平鑫濤卻說,“你知道就好了,可不必講出來呀!”電影散場後,平鑫濤笑眯眯地對餘怒未息的瓊瑤說;“真不懂你的記憶力竟會這麼好。你應該學會遺忘,那麼你將得到更多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