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如果長時間憋尿,會引發尿道感染,從而出現腰痛、發燒、食欲下降等症狀。如果孩子憋尿的情況得不到緩解,會出現反複感染,後果將會更加嚴重。因此,你一定要叮囑孩子:“想尿尿的時候,要及時去洗手間,否則身體就會生病,就會很痛苦!”
我們平時都知道,憋尿對身體很不好。有時因為工作忙,或是旅遊、開會、逛商場的時候,不方便去廁所,沒辦法隻能忍著,等到可以上廁所的時候,就會感到身體有很多不適,比如尿不盡、尿痛等。這樣的事成年人經常遇到,可是父母卻不知道,孩子也常常憋尿。
劉女士的女兒今年9歲了,前段時間因為長期憋尿而生病住院。原來,劉女士的女兒平時看電視時一坐就是半天,中途不喝水,也不去廁所。晚上在被窩裏,想尿尿的時候,卻又懶懶地不願意下床。後來,孩子感覺到尿尿時會疼痛,便更加不願意尿尿,有尿使勁憋著,憋不住的時候就尿在褲子裏。長時間下來,劉女士女兒的尿道發生感染,出現了排尿困難、尿失禁的症狀。
很多父母認為孩子憋不住的時候,自己就去尿了。其實並不是這麼回事。如果孩子憋尿嚴重時,尿液中的病菌會沿著輸尿管向上蔓延至腎髒,從而引發腎炎、膀胱炎等症狀。家長要多觀察孩子,也好及早做出正確引導,讓孩子改掉憋尿的習慣。
安全教育大課堂
告訴孩子,玩耍不能太入迷,要及時去廁所
有的小孩玩遊戲入了迷,被尿憋得坐都坐不住了,小屁股一扭一扭的,也不舍得離開電腦。研究發現,尿液在幼兒的膀胱內停留時間過長,尿中的有毒物質會加重腎髒的負擔,同時給細菌感染造成了可乘之機,如果這些細菌繼續沿尿道向上侵襲,還會破壞整個泌尿係統。所以,如果孩子準備要參加活動,在開始之前一定要先去排尿,等活動結束後,還要及時排尿,這樣才有利於身體健康。
告訴孩子,下課後別貪玩,先去廁所
有的孩子下課後貪玩兒,顧不上去廁所。等到上課鈴打響了,來不及去廁所,又接著上課。而在上課的過程中,孩子會因此坐立不安,精神緊張,無法集中注意力,甚至造成思維活動紊亂,結果不但沒法認真聽課,對身體也造成了很大傷害。所以,父母要經常叮囑孩子下課後先去小便,上完廁所再玩兒。隻有這樣,孩子才能在課間玩得更開心,上課聽得更專心。
睡覺前去一趟廁所,可以安心做個好夢
有的孩子非常嗜睡,明明有很強的尿意,卻不肯起床上廁所,往往會憋著尿再睡一覺,這樣不但睡不踏實,對泌尿係統也非常不利。所以,要讓孩子養成睡覺之前先上廁所的習慣,把膀胱排空,這樣才能一覺睡到大天亮。有的孩子晚上喝了很多水,半夜醒來要及時起床排尿,不能因為貪睡而憋尿。告訴我們的孩子,即使天冷也不能賴床,排尿之後孩子們才會睡得更香甜。
憋尿會對孩子的神經功能產生不良影響,從而產生一係列病症。最常見的是由於憋尿引起的尿路感染,這個病不算大,但是很難徹底根除,小孩子隻要得過一次,以後稍不注意,就容易反複發病。
安全教育一點通
有些孩子夏天很少去廁所尿尿,可能是由於孩子很少喝水的緣故。媽媽應該讓孩子多喝水,多排尿,這樣才能防止孩子患腎結石症。由於小便是受中樞神經係統控製的條件反射,幼兒憋尿會表現為坐立不安,精神緊張,注意力不集中等。如果媽媽發現孩子有上述表現,應該馬上讓孩子去排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