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別人貼了招牌(1 / 2)

從小吃街回來的路上,王漸離就一直考慮著取個啥名字。

一個好的商鋪一定要取個好的名字。所謂“好”,就是要有新意,讓人看見覺得與眾不同,一下就能記住。看著林立兩旁的招牌:正宗蘭州拉麵、正宗白吉饃、正宗狗不理。。。。。。咋都這麼沒新意呢?這是在大學附近啊,這麼好的文化氛圍,取了這些俗得不能再俗的名字。唉。。。。。。王漸離歎了口氣。其實,他倒也知道,名字、招牌都是次要的,主要還得看經營的本事、做菜的本事。不過,為了顯示自己的與眾不同,顯示自己的文化層次,王漸離否定了一個又一個沒感覺的名字。

回到餐廳,有幾個窗口已經大變摸樣。在他們出去吃飯的這段時間,基本上都已經收拾妥當,還貼上了名字、招牌,隻剩下四號窗口空蕩蕩的,特別顯眼。王漸離也沒太在意,正好參考參考他們的名字。

一號窗口的老板楊德福,是揚州人。他貼的招牌是“正宗揚州炒飯”,主要經營各種炒飯、炒麵。名字雖然不出彩,倒也還貼切。

二號窗口貼了個“陽光小廚”,老板賈世光是泰安本地人。小夥子還不到二十五,很陽光的一個大男孩兒,這麼年輕就和未婚妻出來打拚,不容易。取得名字也不錯,王漸離暗讚。

賈世光從窗口裏探出了頭:“咋樣?王哥。還行吧?”臉上的汗水和著油汙給他畫了個挺搞笑的臉譜,一笑露出了雪白且整齊的牙齒。王漸離挺喜歡這個爽朗的大男孩兒,想和他交個朋友。

“不錯,你這‘金海大酒店’出來的大廚,一定要多多指點我啊,我可是隻識油鹽,不懂調味。說好了,你教會我一道菜,我請你喝一瓶啤酒。”

“嘿嘿。。。有事兒你說話就是。”小賈爽快的答應,“啤酒就免了,酒量淺。再說老婆管得緊,不讓喝。”

聽說賈世光是“金海大酒店”出來的廚師,表哥奉承他,還一點也不謙虛,陳洪國很不服氣,心想:你才多大啊?我做廚師的時候,你還沒上小學呢?“那現在就教一個唄,我看看你這大廚的本事。”明顯的倚老賣老。

賈世光正是血氣方剛的年紀,哪吃陳洪國這一套。他毫不客氣的接了招:“行啊,那就教王哥一個最簡單,也是最容易哄孩子的‘糖醋裏脊’咋樣?”

說著話,他從裏麵走了出來。王漸離並不是真的想學炒菜,隻是為了拉近關係。看著年輕人上了勁,有點賣弄賣弄的意思,也就順著他:“好啊,你侄女最願意吃這酸甜口兒的東西了,學會了就給她做。”三人坐在附近的餐桌旁,點上了煙。

“嘿嘿。。。話說這‘糖醋裏脊’,可是我的看家菜、保留節目。”小賈的笑裏帶著調皮,“豬裏脊半斤,沒有裏脊的話,一般的豬瘦肉也湊合了。裏脊切成一指多寬,一兩寸長的薄條兒,放到碗裏。撒點兒鹽,這叫入底味。記住,一定不要多,大約四分之一小湯匙就行。來點兒雞精,這叫提鮮。再放一個雞蛋,幹澱粉兩大匙,用手抓勻勻實了,醃一會兒。鍋內放油,燒到七八成熱,把肉放進去。先不要動,等定了形再翻。等顏色變黃就可以撈出來了。另外用一幹淨的鍋,放番茄醬,最好用名牌的,比如說‘海天’、‘味好美’之類的番茄沙司,口味絕對正。二百五十克一瓶的,大約半瓶就夠了。放點水,一勺吧。等開了鍋,再放白糖兩湯匙。等白糖化開,倒進炸好的肉,翻勻,讓每塊都裹上汁兒,水澱粉勾芡,撒上青蒜末,裝盤就成了。甜裏帶著酸味兒,紅紅的點綴著綠末末,絕對好吃又好看。小孩子最願意吃了。”他的每一句話,都像拉家常,不似洪國背教科書般的死板。

“好!謝謝啊!等我做給女兒吃,你侄女該喊我好爸爸了。記住了,一瓶啤酒了。”王漸離看見賈世光的小媳婦氣呼呼的走了過來,連忙告辭,“你忙吧,老虎來了。好好幹活啊。”說完拉著不服氣的陳洪國走開了

三號窗口的名字,讓王漸離眼前一亮——“戀七小屋”。是不是有什麼內涵?或者諧音?他暗自揣摩,戀七?戀妻?這就對了。這是一個夫妻店,老板王新民剛結婚,兩口子乘著還沒要孩子,準備掙點家底兒,也是在大老板王興村的鼓動下,信心十足的弄了個窗口。看來是新婚燕爾,情意濃濃,為了表達“戀妻”,怕貼出來不妥當,才弄了個“通假”。這就是個好名字!最起碼讓人記得住。如果學生們理會出意思來,如果做得飯菜可口,恐怕情侶們會經常光顧。好名字!王漸離由衷的感歎。

五號窗口的名字一般,叫“如家三餐”,很大眾化的一個名字。老板小蘇,三十多歲,是一個很能“撲騰”的女人。“撲騰”倒不是貶低她,隻是說她太能幹。據說,在農村的老家裏,辦了一個幼兒園,在附近的小學旁邊還經營著一個“小飯桌”。大概聽說包食堂好賺錢,就義無反顧的又投入了這片“沃土”。女人太能幹不是好事,自己累不說,單說給男人的壓力吧,足以讓自己的男人無地自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