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比特玫瑰喚作他名(3 / 3)

什麼是比特股(Bitshares)?

bitshares

第一個公開發行的比特股係統被稱作是BitshareX,這裏我們用了一個新詞,當然對很多人來說都並不陌生。BitsharesX(也就是BTS)是比特股係統內的流通單位,同樣的,根據持有BTX的數量多少代表了相應的係統股份,也因此,我們在日常談話中稱其為”股份“也沒有問題。

一個PoS係統需要股權持有者。然而,如此稱呼頗有爭議。因為股東這個詞往往意味著某些與之綁定的利益團體會受到公司業績成敗的影響,而這些人卻不一定持有任何公司的股票。這些人通常包括:供應商,客戶,員工,稅吏,雇員等等。(就好像前文中提到的“cleave”切割,“sanction”製裁,“dust”灰塵這類詞,Shareholder的反義詞就是它自己)出於此,BitsharesX(BTS)的持有者被稱為”股東“,但我在這裏加了引號。

除開山寨幣/股份/股權/這些概念不管,BitShares還有另外一個層麵的創造,即BitAssets。不管是目前還是將來,BitAssets都不代表相關資產債權。相反,他們的價值在於跟蹤某個固定資產的價格,乃至是不同類型資產的捆綁價格。

Bitshares通過按照一定的比例,以BTS計價為某樣抵押品貸出BitAssets。我們舉個簡單的例子,比特美元(BitUSD)相當於一種元始貨幣,代表了價值1美元的某個數量的BTS(譯:可能是零點零幾個,數量未知)。舉個不太恰當的例子,比如現在我們有若幹個塑料袋,每個袋子裏麵裝了價值1美元的鉛筆。人們相互約定,用這袋鉛筆來取代1美元作為交易的通貨。

當然,這些交易必須遵守所有的稅收,法規和法令,所有美元交易要受到的限製同樣適用此種情形,不可避免。

如果USD/BTS的價格比超過某個係統設定好的閥值,那麼係統就會使用作為抵押品抵押獲得的BTS來買回市場上的BitUSD,從而減少一定量比特美元的流通,穩定USD/BTS價格比,並歸還餘下抵押品到原始的支付賬戶。(這一過程在Bitshares文獻中被稱為”追加保證金“)

這是因為假設美聯儲隻是針對銀行高管的抵押品借出新美元,讓其在市場流通,這些抵押品可以是黃金,白銀,法人股票,外彙或者其他東西。如果任何抵押品的價格波動超過某個預定值,那麼美聯儲將使用不同步的抵押品購買回那些在公開市場上借出的美元,然後將剩餘的抵押品返還給借出的銀行。

任何想要BitUSD的人都可以通過實時USD/BTS彙率抵押一定量的BTS資產來獲得。

盡管在任何時候BitUSD都不是真正的美元,但是它被人們期以可以購買價值1美元的的BTS。當然,就如我們在比特幣身上看到的那樣,一個虛擬貨幣隻要能夠兌換就即刻有了價值。而BitUSD可以被用在Bitshares係統外的任何一個場景,同時用戶可能會發現,他們受法規及其他監管的限製。就好比比特幣用戶現在也必須遵守金錢服務業務法規,稅務法規,比特幣執照的規定等等。

同樣的,一比特美元(BitUSD)可以被用來購買價值一美元的商品,但這是BTS的價值聲明,而非美元。假設有兩個人用一桌的紙牌去交換同樣價值5美元的商品,實際上他們已經脫離的美元的體係。根據用戶購買或者出售BitUSD時間的不同,他們會得到不同數量的股份,但是這些股份的購買力,應當大致等價於1美元。

就像比特幣,實際上沒有幕後的發行人去支持比特幣的價格,比特幣的價格是自我實現的,同理,也沒有發行人去支持BTS或者BitUSD的價格。。整個係統在全網絡的共識下按照預先設定好的規則運行著一個巨大的數據鏈。

雖然超出了本文的範疇,但言未提及的是BTS隻是眾多能夠被軟件完全定義的潛在商業模式之一。其他的商業模式,包括保險,域名,**,拍賣,投票,等等都可以被BTS再定義。創業者麵臨的最大挑戰是找到能夠深刻理解經濟和共識的開發者。

站在21世紀舞台的我們就好像是1913年的先輩們麵臨一樣的境況。在那個時候,所得稅在美國曆史上第一次被以憲法的形式宣布。美國聯邦儲備係統成立,第一次世界大戰在當年秋天開始,迎來了奧匈,德,奧斯曼帝國和俄羅斯帝國的混戰。我們將去向何處無人能知,而我們的出發點卻是一個根深蒂固的管製國家。

沒有人能阻擋進步,市場最終會勝利,若非已做好隨波逐流的準備,吾輩當與現狀作鬥爭。

言辭有其意,作比喻時更應謹慎敲推敲之,法務之語尤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