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的諸葛亮為劉備所做的霸業計劃其實包括兩個階段性的目標:第一步,“據荊襄,去巴蜀”,與曹操、孫權形成三國鼎立之勢;第二步則是待到時機成熟之時,從巴蜀出兵中原,奪取天下。過了幾十年,諸葛亮幫助劉備完成了第一個目標,第二個目標卻永遠沒有實現。其原因之一就是當時諸葛亮積勞成疾,年近51歲便去逝了。假如諸葛亮有更加健康的身體,也許這段曆史就會重寫了。
當然,曆史上這樣的事情太多了,孫中山先生未能等到革命最終勝利的那一天,羅斯福也未能看到世界大戰的結束……也許在彌留之際,他們會感歎正是健康的原因,使他們的理想未能實現。這一切都說明了一個問題:隻有擁有強健的體魄和旺盛的精力,才可能走向事業的成功。
上麵的事例都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在職場上為自己的事業拚殺的時候,一定要保重自己的身體。“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提高生命的質量,保持旺盛的生命力,這樣才能夠向重擔挑戰。
有些人認為休息就等於浪費時間,因為他們理解“時間就是生命”的道理,不舍棄每一分鍾每一秒鍾,瘋狂地投入工作,這固然沒有什麼錯,相反,這種兢兢業業的工作態度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肯定和推崇的。但不要忘記,物極必反,一個對工作和事業如癡如狂的人,甚至在健康狀況極不允許的情況下依然執著,顯然不值得提倡。因為健康才是真正的資本,沒有了健康,手裏握著大把大把的鈔票又有什麼用呢?
對於你的事業,你當然要付出全部的力量,才能獲得成功。但你如果因為透支體力而以筋疲力竭的身體去幹工作,你的工作效率肯定衰減,不能發揮出全部的力量。一個體力虛弱、精神衰弱的人,是不能做出什麼事業來的。若在你的身體裏,缺乏火焰的燃燒,缺乏精力的儲存,那麼,你在職場的戰鬥中一經打擊,往往會以失敗告終。
在人生的戰鬥中,能不能取得勝利,就在於你能不能保重身體,能不能使你的身體處於“良好”的狀態。一匹日行千裏的駿馬,如果吃不飽、睡不好,在競賽的時候,可能連一般的馬都跑不過。明智的將軍,不會在士氣不振的時候,率領自己的軍隊去對付大敵。他會秣馬厲兵,充足給養,接著才肯率軍去參加大戰。一個具有一分本領的體力旺盛的人,能夠勝過一個因為生活不知道謹慎,而導致體力衰弱的具有十分本領的人。
健康的體魄能給我們旺盛的體力,能夠增強人各部分機能的力量,使其更有效率。強健的體魄,能夠使人在事業上得心應手。隻要是有誌成功、有誌上進的人,都會愛惜、保護體力和精力,而不會使些許精力浪費在不必要的地方;因為體力和精力的浪費,能夠減少人獲得成功的可能性。
“健康是工作的本錢”,讓我們珍視健康吧!隻有對自己的身體負責,才能對事業負起更大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