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把上司放在首位
在《潛伏》中,一直空缺的副站長職位是每一個身在軍統天津站的人所希望得到的,雖然在那個時候馬奎、陸橋山等人一個個為此爭得你死我活,但是最後還是讓餘則成坐上了這個位子。
雖說,從某種關係來說站長吳敬中跟餘則成之間是師生關係,比其他人的關係要更進一步,但也不能確保餘則成就一定能如願地當上副站長,除了這層關係外,最主要的恐怕就是餘則成始終把上司放在首位,而不像是其他的人那樣去暗地調查站長,讓吳敬中感到威脅和反感吧!比如站長就問過自己太太,到底應該提升餘則成還是陸橋山,結果太太說,提陸廣州高興,提餘則是自己方便。站在站長的角度,他提升誰都差不多,反不如找個自己信得過的人。
因此在職場想要成功,必須讓一個說話有用的人說你行,這就是餘則成抱住站長大腿的成功之處。
作為一個員工,把自己的上司放在一個比較高的位置上。這一點似乎每一個做下屬的都認為自己心裏有數,但能真正做到把上司放在“首位”並不是像想象當中的那麼容易。在說明這個問題之前先讓我們來看一個曆史上的例子。
韓信在與劉邦談帶兵打仗時,說劉邦帶兵不能超過十萬,而他韓信將兵多多益善。這些話未嚐不是實話,但說者無意,聽者有心,說這樣的話除了讓劉邦更加忌憚韓信的才能,還有什麼用呢?盡管韓信還算乖巧,後麵加了句“陛下不善將兵,而善將將”暖了一下劉邦的心,當時打個哈哈把場麵圓了下去,但劉邦會真的不往心裏去麼?誰能說韓信這樣鋒芒畢露的話是不是已經為以後劉邦削他韓信的實力並最終誅殺他埋下了種子呢?
三國時期的鄧艾也是忽視了功高蓋主的危險,沒有落得好下場。鄧艾為司馬昭攻打蜀國的過程中立下了赫赫戰功,得到了許多封賞,但他對這些封賞沒有一次表示推辭,甚至名義上的推辭也沒有,覺得自己的功勞就是自己應得的,而毫不顧忌自己的“上司”司馬昭。而且,鄧艾在領兵中常用“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的理由不執行上級的命令。當時就有一個謀士說,如果討伐蜀國獲勝,鄧艾必然回不來。果然,鄧艾出奇兵直破成都,劉禪開門投降。然而,在回軍途中鄧艾就被司馬昭找了個罪名逮捕了,後來又被授意處死。
在某種程度上,員工和上司的關係就像是臣與君的關係。你時刻要意識到你的上頭還有一個很可能決定你職場命運的上司。在任何場合和情況下,你都要給足你的上司麵子,把他推在風光的最前沿,而切忌遮擋了上司的光芒。
比如,在有機會同上司一起向領導彙報工作時,要注意自己的身份,以上司為主,除非上司要求自己去闡述各項理解,發言要謹慎,按照與上司商定的思路發言,對上司的發言可以補充,提供證據,但不要唱反調;對一些重要的事實,如果不能支持上司的主張,不要輕易拋出,最好讓上司自己去斟酌時機。總之,這種時候一定要慎重,不要把它當作自我表現的舞台,否則極容易弄巧成拙。
再比如,在與上司一起給下屬安排工作時,如果上司在主導進行,我們要做的主要是解釋與補充工作,不要同上司爭執,也不要試圖用其他的手段影響上司改變決定,或顯示你可以充當共同決策的角色。這種時候是維護上司領導權威的最重要的時刻,你的表現是上司決定以後給你多大放權幅度的重要參考。
在與上司一起參加酒會、公共活動時,要讓他成為公眾關注的中心,不要搶了他的風頭。中國文化對上下尊卑很敏感的,在公共場所一定要維護領導的麵子,不要在這些細枝末節上搞壞自己的形象。
有一個女領導,很年輕,也比較秀氣,他有一個男下屬,年齡比較大了,資曆也比較老。一天那個女領導終於決定要調整那個下屬的工作,因為由於工作關係她與那位男下屬常常需要一起拜訪客戶,客戶往往會把那女領導當成那個下屬的秘書,而那個下屬往往也不主動解釋,使女領導很尷尬,所以決意要撤換他。
因為這樣的事影響了自己的前途是很不合算的。還有一件事情要牢記,在絕大多數企業裏,不要出現越級彙報的事情,不到迫不得已,不要進行越級反映。這是企業裏的一大忌諱。許多公司的領導希望能得到越級彙報的信息,也想盡辦法去得到下級越級反映的情況,但直接主管你的上司對下屬的這種行為是深惡痛絕的,如果處理不好,極容易與直接上司發生衝突。所以,你要記住,要努力與自己的直接上司取得良好的互信,經常與他通氣。
總之,在處理與上司關係的時候,不但不要超越了上下級的界限,而且一定要注意突出上司的地位,處處以上司為中心,事事圍繞著上司來辦,這樣的職場處事方式對你肯定是有利的。
在任何場合和情況下,你都要給足你的上司麵子,把他推在風光的最前沿,而切忌遮擋了上司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