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低調做人的自我心態(3)(3 / 3)

一天早上,我們全班到了科學實驗室。教授把一瓶牛奶放在桌子邊上。我們都坐著,望著那瓶牛奶,不知道牛奶跟生理衛生課有什麼關係。然後,教授突然站了起來,看似不小心的一碰,把那瓶牛奶打翻在地,然後,他在黑板上寫道:“不要為打翻了的牛奶而哭泣。”

“好好地看一看,”教授叫我們所有的人仔細看看那瓶打翻的牛奶,“我要你們永遠都記住這一課,這瓶牛奶已經沒有了,它都漏光了。無論你怎麼著急,怎麼抱怨,都沒有辦法在收回一滴。我們現在所能做的,隻是把它忘掉,丟開這件事情,隻注意下一件事。”

我早已忘了我所學到的幾何和拉丁文,這短短的一課卻讓我記憶猶新:後來,我發現這件事在實際生活中所教益給我的,比我在高中讀了那麼多年書所學到的都有意義。它教我懂得:盡量不要打翻牛奶並整個漏光的時候,就要徹底把這件事情忘掉。

的確,這句話很普通,也可以算是老生常談了:可是像這樣的老生常談,卻包含了多少代人所積聚的智慧,這是人類經驗的結晶,是世世代代流傳下來的。你也不會看到比“船到橋頭自然直”和“不要為打翻的牛奶而哭泣”更基、更有用的常識了。隻要我們能運用它,不輕視它,我們就能在現實生活中心境開闊,以更好的心態去麵對明天。

“現實生活中你們不可能鋸木屑,”希爾先生說道,“因為那些都是已經鋸下來的。過去的事也是一樣,當你開始為那些已經做完的和過去的事憂慮的時候,你不過是在鋸一些無用的木屑。”

世界拳王登樸希曾這樣敘述自己拳壇生涯的最後一段歲月,他說,自己最後把世界拳王的稱號輸給對手時,他的自尊心受到了沉重的打擊。

他在雨中往回走,穿過人群回到房間。一路上,他看見了一直支持自己的觀眾眼睛裏含著淚水,一些人要握住他的手安慰他。

一年後,不甘心的登樸希又跟對手比賽了一場,但此時他已沒了信心,結果又失敗了,從此他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就這樣完了。要完全克製自己不去想這件事情實在很難,終於有一天,他對自己說:“我不打算生活在過去裏,我要能承受這一次打擊,不能讓它把我擊垮。”

傑克·登樸希做到了這一點,他的做法是承受一切,忘掉過去的失敗,然後集中精力來為未來計劃。他開始經營百老彙的登樸希餐廳和大北方旅館,安排和宣傳拳擊賽,舉行有關拳賽的各種展覽會,他讓自己忙著做一些富於建設性的事情,使他既沒有時間也沒有心思去為過去憂慮。“在過去十年裏,”登樸希說,“我的生活比我在做世界拳王的時候要開心得多。”

莎士比亞說:“聰明的人永遠不會坐在那裏為他們的損失而悲傷,他們會很愉快地想辦法來彌補他們的創傷。”

所以,為什麼要浪費那麼多無所謂的眼淚呢?雖然,犯了錯誤和發生疏忽都是我們的不對,可是又能怎麼樣呢?誰沒犯過錯?背負著過去的痛苦,夾雜著現實的煩惱,這對於人的心靈而言毫無任何益處。過去的失敗如果投下的一直是陰影,並且讓它影響眼前和今後的生活,實在是一種自甘沉淪的做法。我們所麵對的永遠是未來,而不是過去。我們回憶起從前的時候,應該是感謝它帶給我們經驗和動力,感謝它為我們走想美好的明天而做了一塊鋪路的墊腳石。

古人雲:“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如果總能記住那些美好的,而忘記那些醜惡的,世界就會變得更加美好。學會忘卻,它是一種境界,一種超智慧。能夠忘卻的人,他的心靈更能清而無雜,胸懷更能寬闊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