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低調做人的行動原則(3)(1 / 3)

低調者的做事原則就是他們對林林總總的事件可以按重要性、緊急性、輕微性的不同組合確定處理的先後順序。他們知道應該先做什麼,後做什麼,第一步做什麼最重要,才會再進行第二步、第三步。

低調的人也善於給自己的工作時間合理安排,比如今天定一個基本的目標,明天為這個基本的目標定一個大概的框架,後天再為每個框架填補具體的實施計劃、實施步驟,最後再加以實施,直至達到最終目的。下麵的例子,就很好體現了做事要合理確定先後順序的作用。

在一次上時間管理的課上,教授在桌子上放了一個裝水的罐子。然後又從桌子下麵拿出一些正好可以從罐口放進罐子裏的“鵝卵石”。當教授把石塊放完後問他的學生道:“你們說這罐子是不是滿的?”

“是。”所有的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說。

“真的嗎?”教授笑著問。然後再從桌底下拿出一袋碎石子,把碎石子從罐口倒下去,搖一搖,再加一些,再問學生:“你們說,這罐子現在是不是滿的?”這回他的學生不敢回答得太快。最後班上有位學生怯生生地細聲回答道:“也許沒滿。”

“很好!”教授說完後,又從桌下拿出一袋沙子,慢慢地倒進罐子裏。倒完後,於是再問班上的學生:“現在你們再告訴我,這個罐子是滿的呢?還是沒滿?”

“沒有滿。”全班同學這下學乖了,大家很有信心地回答說。

“好極了!”教授再一次稱讚這些“孺子可教”的學生們。稱讚完後,教授從桌底下拿出一大瓶水,把水倒在看起來已經被鵝卵石、小碎石、沙子填滿了的罐子裏。當這些事都做完之後,教授正色問他班上的同學:“我們從上麵這些事情得到什麼重要的功課呢?”

班上一陣沉默,然後一位自以為聰明的學生回答說:“無論我們的工作多忙,行程排得多滿,如果要停一下的話,還是可以多做些事的。”這位學生回答完後心中很得意地想:“這門課到底講的是時間管理啊!”

教授聽到這樣的回答後,點了點頭,微笑道:“答案不錯,但並不是我要告訴你們的重要信息。”說到這裏,這位教授故意頓住,用眼睛向全班同學掃了一遍說:“我想告訴各位最重要的信息是,如果你不先將大的‘鵝卵石’放進罐子裏去,你也許以後永遠沒機會把它們再放進去了。”

要做到鵝卵石、碎石子、沙子、水都能放到罐子裏去,就是要合理安排先後順序,並根據輕急緩重視情況而定。對於人生旅途中出現的事件也應如此處理。也就是平常所說的處在哪一年齡段要完成哪一年齡段應完成的事,否則,時過境遷,到了下一年齡段就很難有機會去補救了。

8、擺正自己的位置

有一則石頭和金子換位置的寓言故事,令人發省。

躺在河水裏的墊腳石,極不情願人們踩著它過河。總覺得自己的位置卑微,很不光彩。它羨慕金子身藏秘室寶庫,受人關愛,得人器重。

一天石頭實在憋不住了,向金子提出變換位置,讓金子替它躺在河水裏做墊腳石,容它棲居金子存身的保險櫃。結果,過河的人們誰也不願把金子踩在腳下,爭著涉水履險把它撿了起來。而保險櫃的主人,打開保險櫃看到石頭後,憤憤地斥責:“你是什麼東西選膽敢以石充金!”氣憤不過,便把石頭扔進了茅坑裏。

這則故事,告訴人們一個做人處事的淺顯哲理:位置並不能改變事物的本質。金子的位置不僅不能使石頭變成金子,相反還會讓人更瞧不起那塊石頭。隻要是金子,放在哪裏都會發光。其實,石頭放在石頭的位置上,才是造物主的本意,並不妨礙其功能作用的發揮。就是河水裏的墊腳石,它還能幫人渡河涉水不濕腳。

低調者知道每個人的智能有博雅和低俗之分,作為有偉大與平庸之別,品德有高尚與卑劣之差,人的責任、位置、環境也有輕重、大小、優劣之異。一個人的身份、地位,無論是金子般珍貴還是石頭般平淡,這些都不重要,都不會影響人的道德、品行的施展,不會妨礙作用和奉獻的發揮。無論處在什麼位置上,隻要能保持心情沉靜而不浮躁,心地善良而不邪惡,行為端正而不扭曲,勤奮努力而不投機取巧,就會成為一個有愛心、有熱情、有正義、有德行、有真誠、有作為、有貢獻、有益於人類的品德高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