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想而知,馬雲當時所麵對的壓力是多麼的大。一方麵,要向被感染的那位員工家屬道歉,一方麵,要給總部所在辦公大樓的其他公司解釋。即使這樣,別人還未必領情,有人甚至憤怒地衝到阿裏巴巴大吵大鬧,甚至砸東西以泄憤。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令人讚賞的是,馬雲及其管理團隊並沒有被“非典”所帶來的毀滅性的打擊所擊倒,而是異常鎮靜地化解了危機,並化危機為轉機,在危急中抓住了商機,在危機中實現了大飛躍。
馬雲和他的團隊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呢?
首先,馬雲親自寫了一封道歉信給員工,以示安慰和鼓勵,激起員工的鬥誌。馬雲在信中寫道:
這幾天令我感動的是,麵對挑戰,所有阿裏人選擇了樂觀堅強的態度,我們互相關心,互相支持。在共同麵對“非典”挑戰的同時,我們沒有忘記阿裏人的使命和職責!災難總會過去,而生活仍將繼續,與災難抗爭不能停止我們繼續為自己鍾愛的事業奮鬥!
其次,以SOHO抗非典,改集中辦公為分散辦公。事發3小時,500名員工分散完畢,隨即在各自家中安好電腦,照常辦公。
再次,網上指揮,網上管理,在非典期間,500名員工在各自家中工作,公司高層則在網上遙控。
在整個非典期間,馬雲及其團隊不但維持阿裏巴巴兩大網站的正常運轉,還使公司的業績激增5倍,這絕對是個奇跡。當然,這裏麵也有一定的客觀因素:麵對“非典”所帶來的超強破壞力,對於一個處於發展階段的公司而言,還沒有抵禦這種危機的實力。由於隔離將傳統的銷售渠道封閉了,反而讓一些人的目光轉移到了互聯網,開始嚐試電子商務,而阿裏巴巴顯然是最好的選擇。
能度過“非典危機”,是阿裏巴巴全體高層和員工共同努力的結果。但馬雲利用非典危機,嚐試網上生存,網上交易,同時為客戶化解危機,一舉把互聯產業從冬天帶到春天,其化解和利用危機的能力也是非常值得稱道的。
近年來,許多行業、企業相繼遭遇了一些品牌危機,有食品安全方麵的、有汽車安全方麵的等等。這一方麵給消費者帶來了身體和心靈上的傷害,另一方麵被媒體披露後,導致了企業或行業在一段時間內陷入信任危機。輕則要與消費者對簿公堂,賠償消費者的損失;重則讓社會對其產品產生不信任感,產品在市場上如過街老鼠,人人喊打,企業最終難逃破產倒閉的命運。
其實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隻要不是有意偷工減料,坑害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偶爾出現一點問題,消費者也不會過度追究的,正所謂知錯能改,善莫大焉。然而每個企業都應該掌握的是:在危機發生之後,如何能讓消費者接受企業的解釋,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做出一係列緊急決策,這恰恰不是每個企業都能做到的。綜觀近年來所發生的一些危機,我們可以歸納出企業應對危機的一些方法。
1.企業要有嚴格的自律意識
一家企業要是想做大做久,一定要有嚴格的自律意識,時時刻刻將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和企業的名譽放在第一位。在生產中處處按照國家製定的標準來執行,即便某些行業也許暫時沒有統一的國家標準,或者沒有明確的部門來監管,也不能放鬆對自己的要求。消費者的眼睛是雪亮的,消費者的心裏都有著一杆秤,隻要自己的合法權益有一次受到了侵害,那他們就再也不會重蹈覆轍。打個比方:涼茶是兩廣人民喜愛的一種由中草藥煎熬而成的飲品,由於受到銷售區域及原料等問題的影響,該行業的國家標準遲遲難以出台。但廣州的黃振龍涼茶和鄧老涼茶卻沒有因此而放鬆對自己的要求,他們自覺建立內部標準,按照國際上相關的食品衛生要求對廠房和機器進行翻新和更換,從而在消費者中樹立了誠信、放心的形象。在危機到來的時候,這些長久以來形成的好口碑對企業穩定局勢、迅速走出陰影有著難以衡量的作用。
2.企業要有一套完善的預警機製
在危機發生之後再去亡羊補牢,固然為時未晚,但在危機尚未到來或者初露端倪時就未雨綢繆,這就能讓企業將損失降到最低點甚至避免損失。所謂預警,就是在平時的生產銷售中注意防範問題的發生。體現在嚴把原料質量關,加強技術改造,消滅安全隱患,注重科學管理等等。如汽車行業,在設計汽車時就要多方驗證,將每一個不科學的設計扼殺在萌芽中;在裝配線上負責焊接的工人一定要經過嚴格的培訓,灌輸給他們安全生產的意識,對每一個焊接點都認真對待,這樣才能確保每一台出廠的汽車都是沒有技術瑕疵的。
作者寄語
困難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堅持下去的勇氣,沒有坦然正視逆境的胸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