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創業精神——事業成功的基石(1)(2 / 3)

後來在一段反常的日子裏,男孩經營的一切仿佛都陷入穀底,麵對巨大的困難和障礙,男孩已無力回天。他心情憂鬱地告訴母親:“媽媽,看來這次我真要挫敗了。”母親卻果斷地結束了談話:“無論何時,隻要你努力嚐試,就不會失敗。”

就這樣,他以頑強的毅力堅持前行,他的足跡遍及美國的每一個角落,一股堅強的意誌在支撐著他,果然,男孩渡過了難關,攀上了事業新的巔峰。這個男孩就是馳名世界的美國《黑人文摘》雜誌創始人、約翰森出版公司總裁、擁有三家無線電台的約翰·H·約翰森。

約翰森的經曆向我們昭示:命運全在搏擊,奮鬥就是希望。第一個就是堅持到底,永不放棄;第二個就是當你想放棄的時候,回過頭來看看第一個秘訣:堅持到底,永不放棄。在他的世界裏,失敗隻有一種,那就是放棄努力。其實,不能成功創業的人如果和約翰森相比較,他們在任何方麵都可能比約翰森強,世界上之所以有一個《黑人文摘》,無怪乎世界上很多創業者唯獨缺少的正是約翰森那種“堅持到底,永不放棄”的積極態度和“持之以恒”的心態與毅力。

由此可見,成功屬於那些不斷辛勤勞作,不斷付出辛勤努力的人。世界上沒有任何道路可以一帆風順地走下去,想一帆風順那隻能是人們的一種良好的願望,正如馬雲所說:“黎明前的黑暗是最難挨的。”要想享受黎明時的陽光普照,就必須在之前的黑暗中頑強挺住。

有人說,人生有兩杯必喝之水,一杯是苦水,一杯是甜水,沒有人能回避得了。區別不過是不同的人喝甜水和喝苦水的順序不同,成功者往往先喝苦水,再喝甜水;而一般人都是先喝甜水,再喝苦水。在成功的過程中,持之以恒非常重要,麵對挫折時,要告訴自己:堅持,再來一次。因為這一次失敗已經過去,下次才是成功的開始。人生的過程都是一樣的,跌倒了,爬起來。隻是成功者跌倒的次數比爬起來的次數要少一次,平庸者跌倒的次數比爬起來的次數多了一次而已。最後一次爬起來的人稱之為成功者,最後一次爬不起來或者不願爬起來,喪失堅持的毅力的人就叫失敗者。

缺乏恒心是大多數人最後失敗的根源,一切領域中的重大成就無不與堅韌的品質有關。成功更多依賴的是一個人在逆境中的恒心與忍耐力,而不是天賦與才華。布爾沃說:“恒心與忍耐力是征服者的靈魂,它是人類反抗命運、個人反抗世界、靈魂反抗物質的最有力支持者。”

對於創業者來說,要想成功創業,就要像馬雲、約翰森那樣認準目標,堅持到底,永不放棄。即使遇到一千次一萬次困難也不放棄追求,不言失敗,不退縮,不向命運屈服,如果能做到這點,那麼你就可能會成為另一個馬雲,另一個約翰森。

作者寄語

一個人有知識,有見識,最終才會有膽識。

看準行業,義無反顧

我想了一個晚上,第二天早上決定還是幹,哪怕24個人全反對我也要幹。

——馬雲

創業是一種人生情結。因為從某種意義講,人存在的目的就在於控製,對人的控製叫權,對物的控製叫利。創業既可以控製人,也可以控製物。但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你真的有勇氣跳到創業中去嗎?特別是當你擁有了平靜甚至是富有的生活之後。

畢業後分到杭州電子工學院教英語的馬雲,隨心所欲地授課,被學生喜歡得不行。但他還是決定要往創業這個坑裏跳下去。

“因為英文不錯,有很多人想找我做翻譯,但我白天要上課,沒時間去做翻譯,我校很多老師退休以後在家裏沒事幹,工資又少,所以我想成立一個翻譯社,作為中介一樣。那時候沒有把賺錢放在第一位,總覺得做這件事情挺好的。也是一個夢想,我覺得這個翻譯社是有前景的,可以成為杭州市最大也是浙江省最大的一個翻譯社。”馬雲對於那年的創業衝動有這樣的解釋。

於是,1991年,在鄧小平同誌南巡講話的幾個月前,馬雲就跳進了創業的海洋,他創辦了一家叫海博的翻譯社,這是馬雲創業的第一個經濟實體,馬雲在裏麵稀裏糊塗地折騰了兩年,總算沒有倒閉。

如果不是1995年那次在美國遭遇Internet,也許此後伴隨馬雲一身的榮耀或是折磨都和那個海博翻譯社有關了。

公開的消息說,從美國回來後的1995年3月,杭州,馬雲用身上唯一的元人民幣和用在拉斯維加斯贏得的600元美金買了一台電腦。他向校長提出辭職。此時,剛剛步入而立之年的馬雲已經是“杭州十大傑出青年教師”,是學校駐外辦事處的主任。

“我走的時候浙江廣播電台請我去做客,我那天一早就去跟校長說我要離開學校了,他剛從斯坦福回來,跟我說:‘你什麼時候想回來就回來,我一定同意。’我當時說,我現在不會回來,如果要回來的話那也是10年以後的事兒了。”

於是特立獨行的馬雲揮揮手,放棄了在學校裏那些讓無數人羨慕的一切——地位、身份和待遇,毅然下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