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 (1)《水竹宜人》完成。
(2)《水邊思語》完成。
這兩篇文章是住杭州西湖劉莊“竹水居”時寫的,從上海來杭參加西湖劉莊建築設計事項。臨別為水竹居題聯於亭上:
景宜朝夕竹宜影;
山自縱橫水自流。
又寫了兩首詩:
其一
無家返裏等作客,水竹湖居跡再尋;
如鏡明波驚白發,幾時殘夢說零星。
其二
舊巢倦燕覓殘英,已淡鄉情戀客身;
池館他人留暫夢,無端清淚濕苔痕。
8月3日
《書帶集·作者後記》附言完成,此書1980年冬結集,後來又加了近兩年來的文章,一起付梓。
8月6日
《雨中去廬山》詩一首。
8月9日
《觀龍潭》詩一首。
《五老峰》詩一首。
《廬山贈汪之力》詩二首。
8月
《蒼潤高逸
秀出東南》完成,記第三次遊廬山。
10月
《香山雜詩二首》,因又到香山而寫。
10月16日
《我住香山第一人》完成,寫於香山,應貝聿銘先生之邀,從江南來到北國,悄悄地踏進了香山飯店,這裏粉牆鬆影,紅葉漫山,朝暉夕霞,風聲鳥語,在極恬靜的山影裏,讓先生陶醉在明快的秋香中。
10月17日
香山飯店開幕,貝先生接見來自四方八處的記者,談了他對香山飯店設計的想法。當記者問先生對香山飯店從建築角度談看法時,先生說:
“雅潔明淨,得清新之致”,正如宋人的一首詞,是那麼的耐人尋味。貝先生笑著說:“陳兄,你概括得真好,你坐在我旁,實在好極了”,引起了大家的笑聲。
10月21日
《梁山詩》一首,寫於梁山。
《梁山黑風亭》詩一首。
10月22日
《臨江仙》詞一首,寫於梁山。
《前調》詞一首。
《東平湖》詩一首。
10月29日
(1)昨天(28日)從山東歸,留濟南時與陸小曼侄同覓黨家莊開山誌摩遇難之白馬山不得,山因取石已移為平地,而停屍之小廟亦早已拆毀,黯然者久之。
(2)抵家接淩淑華女士1982年10月15日寫的信。
(3)另收到美國紐約徐家寄來的誌摩前夫人張幼儀與子積鍇夫婦合照。
《談徐誌摩遺文》完成,因情緒屢屢難平而作。
10月
《雲山接仙跡》完成,遊浙東仙居、縉雲。
10月
《貝聿銘與香山飯店》完成,記10月17日香山飯店開幕等事,先生曾在會上頌詩五首,即《贈貝聿銘》:
其一
千裏驅車到薊門,入林唯恐不雲深;
老來清福何曾減,我住香山第一人。
其二
一別重來廿五年,香山秋色倍增妍;
須知“補筆”難於畫,不信前賢勝後賢。
秋
(1)《平林淺畫出眉湖》完成,上海西郊賓館內園林剛整修好,受上海汪道涵市長之邀,到新整修的西郊賓館內與市長同遊。
(2)《美的秩序》完成。
(3)應邀至揚州參加曆史文化名城會議。
11月
《梁山留跡》完成。
《提倡有意義的文化生活》。
11月27日
《喜見<;百壽圖>;》完成,王京簠、王運天刻,今天是先生六十五歲初度日。
12月下旬
《題沈邁士先生古柏圖卷》詩一首。
冬
(1)先生帶了上海電視台、江西電視台和同濟大學電化組的十多個青年一起頂風冒雪上了江西萍鄉,因為那裏新發現一個大洞,名叫孽龍洞。
(2)從江西萍鄉勘查孽龍洞歸滬,路過硤石,為徐誌摩墓選址在西山,寫下四首詩:
為營誌摩兄墓感賦
其一
詩人身是孤鴻影,殘骨無存墓再留;
我恨與君隻一麵,青山寂寞為營丘。
(3)《山陰水上》完成。
(4)《淡妝西子——記海鹽南北湖》完成。
(5)《臨江仙——勘查紹興石橋》詞一首。
本年度先生還發表了以下幾篇文章:
(1)《深情話顏老》,懷念顏文梁先生,顏先生是一位中國藝術教育家,辦蘇州美專與上海分校時,曾聘先生為副教授,主講中國美術史。
(2)《<;吳之翰詩詞集>;跋》。
(3)《懷念建築家黃作燊教授》,黃先生是貝聿銘先生在哈佛大學研究院同學,畢業後回國,創辦了聖約翰大學建築係。1952年,高校院係大調整時,聖約翰大學建築係並入同濟大學建築係,他是第一任係主任,1975年突然去世,後事是先生為他料理的。
一九八三年
1月8日
《跋<;周子庚先生醫案>;》完成,周道南整理,寫於同濟大學村舍之梓室。
1月9日
《<;徐誌摩全集>;序》完成,寫於上海同濟大學。
1月
(1)《園以景勝》完成,談揚州園林。
(2)《寒梅秋菊永清芬》完成,賀梅蘭芳和程硯秋兩位的唱腔集問世並回憶這兩位大師不但對京劇藝術作貢獻,書畫上造詣也很深。
春節(1)《題俞粟廬遺墨拓本》完成,俞振飛整理。
(2)《<;墨竹橋覽>;序》完成,寫成於上海同濟大學建築係,《墨行橋覽》為石伽著。
初春
《萍鄉擒孽龍》完成,記遊孽龍洞。
2月
《揚州園林》一書由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正式出版,內中《總論·
揚州園林》為先生1961年8月初稿,1977年11月修訂,《編後記》是先生1980年6月定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