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 附錄:陳從周年譜(1)(2 / 3)

陸小曼住在福煦路福煦坊,先生常去看望她,也得到許多有關徐誌摩的資料。

1948年 (1) 繼續在聖約翰大學任教。

(2) 戊子三月《<;守愚軒所藏古畫集>;序》,寫成於滬西聖約翰大學。

(3) 三十歲,在上海舉辦陳從周個人繪畫展,以“一絲柳、一寸情”的詩情畫意而引起畫壇的矚目。先生有些畫上的條文還是張師大千先生為之撰寫的。

1949年8月 (1) 繼續在聖約翰大學任教。

(2) 《<;徐誌摩年譜>;自序》,寫成於滬西聖約翰大學的隨月樓畫室。

(3) 編印出版了《徐誌摩年譜》,這是先生的處女作,為年譜的出版,先生真是費盡心機。這本年譜出版後,為海內外研究徐誌摩的生平與創作思想以及現代文學的發展等,都發揮了很大作用。

一九五〇年

(1) 繼續在聖約翰大學任教。

(2) 應顏文梁先生所邀,在蘇州美專上海分校兼任國畫課。

(3) 應建築科蔣孟厚主任之邀,也曾去蘇南工專兼課,因為從劉師敦楨、吳丈之翰那裏早知工專在曆史與教育史上的地位,因此欣然赴約。教中國建築史和中國營造法。課餘考察了蘇州古建築、古園林以及名人故居。尤其值得高興和得益的是認識朱葆初教授和賈林祥老師傅,與之結成忘年之交,共同研究蘇南古建築、古園林中的各種問題。還與友人顧公碩姻兄談古說今,都是關於蘇州的。

這些知識的積累,對先生今後寫作很有幫助。在蘇州期間,完成了《蘇州園林》、《蘇州舊住宅》、《江浙磚刻選集》、《裝修集錄》、《漏窗》等著作及若幹篇古建築調查報告。

一九五一年

(1) 繼續在聖約翰大學任教。

(2) 繼續在蘇州美專上海分校兼任國畫課,也繼續在蘇南工專兼課,教中國建築史和中國營造法。

(3) 《陳從周畫集》由上海出版社出版。

一九五二年

下半年 院係調整,聖約翰大學建築係和上海其他大學的建築係都並入同濟大學建築係,先生就從此離開約園,住進同濟,在同濟大學工作、生活了四十八年,直到逝世。

先生在同濟大學建築係任教中國建築史和中國營造法;受係主任黃作燊教授之托籌建建築史教研室。

冬 劉敦楨教授在南京工學院任建築係係主任,他出差來滬,先生陪同劉師至華東文化部訪徐森玉老先生。

一九五三年

春 隨劉敦楨先生同赴山東曲阜勘查古建,歸途過金陵,與童老、星野(盧繩) 、敘傑等相聚,並重遊舊地,深感親切(童老即童寯老先生,敘傑即劉敦楨先生公子——作者)。

夏 隨同劉敦楨先生一起去山西太原永祚寺雙塔調查。

夏秋之交 應江蘇省博物館及蘇州文管會之邀,遍查吳中古建築園林並登上蘇州靈岩山宋塔(待修),同登者路秉傑、宮伍二君。

《吳縣洞庭東山楊灣廟考察報告》發表在《文物參考資料》雜誌上,這是先生正式發表的第一篇有關古建築的考察報告。

本年度 開始參與蘇州留園的修複工作。

一九五四年

應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員會之邀,做了以下幾件事:

(1) 普查了浙中古建;在紹興發現了明代大型的建築群“呂府十三廳”。

(2) 舟遊了各個城中的名跡遺構。

(3) 籌劃紹興大禹陵的修建。

(4) 在紹興去安昌鎮途中寫下三首詩,其一:

一舟容與清波裏,兩岸稀疏野菜花;

山似黛眉誰淡掃,兩岸照影有人家。

《中國建築史圖集》出版,由同濟大學教材科出版。

同濟大學文遠樓竣工後,先生建議將樓後窪地造園,得到當時的黨委書記兼校長薛尚實同誌支持,就立即設計,因地製宜,鑿地堆山、建亭、築橋,造好了“三好塢”。園中的花草樹木和石頭都是先生幫助做工作解決的,即說服之江大學時的學生劉秋霞的父親,得到他支持,從他家的芸園中移植過來的。園內小山錯落,曲水灣環,幾年不到樹蔭遮蔽,三好塢名是薛校長取的,三好亭額也是他寫的,三好橋的竹結構也是他決定的,非常雅致,遂成同濟一景、大家稱讚。

仲夏 應浙江省文物管委會之邀,到天台國清寺調查古建築。

夏 (1) 應江蘇文管會之邀,去甪直保聖寺修繕天王殿,並鑒定所謂唐楊惠之塑,實為宋塑。

(2) 參與指導上海龍華寺古塔修理和設計工程。

(3) 《窗修集錄》由同濟大學教材科出版。

本年度 繼續參與蘇州留園的修複工作,直至完工。

一九五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