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般肘疼針尺澤,冷淵一刺有神功。
手三裏兮足三裏,食痞氣塊兼能治。
鳩尾獨治五般癇,若刺湧泉人不死。
大凡痃痞最宜針,穴法從來著意尋,
以手按痃無轉動,隨深隨淺向中心,
胃中有積取璿璣,三裏功深人不知。
陰陵泉主胸中滿,若刺承山飲食宜。
大椎若連長強取,小腸氣疼立可愈,
氣衝妙手要推尋,管取神針人見許。
委中穴主腰疼痛,足膝腫時尋至陰,
幹濕風毒並滯氣,玄機如此更尤深。
氣攻腰痛不能立,橫骨大都宜救急,
流血攻注解若遲,變為風證從此得。
氣海偏能治五淋,若補三裏效如神,
冷熱兩般皆治得,便濁痼疾可除根。
期門穴主傷寒患,七日過經尤未汗,
但於乳下雙肋間,刺入四分人力健。
耳內蟬鳴腰欲折,膝下分明三裏穴,
若能補瀉五會中,切莫逢人容易說。
牙風頭痛孰能調,二間妙穴莫能逃;
更有三間神妙穴,若治肩背感風勞。
合穀下針順流注,脾內隨針使氣朝;
冷病還須針合穀,隻宜腳下瀉陰交。
背脊俱疼針肩井,不瀉三裏令人悶,
兩臂並胛俱疼痛,金針一刺如聖神。
腳膝疼痛委中宜,更兼攣急鋒針施,
陽陵泉穴如尋得,輕行健步疾如飛。
腰腹脹滿治何難,三裏月耑肚針承山,
更向太衝行補瀉,指頭麻木一時安。
頭痛轉筋魚腹肚,又治背疽及便毒,
再有妙穴陽陵泉,腿轉筋急如神取。
腸中疼痛陰陵沃,耳內蟬鳴聽會招,
更尋妙穴太溪是,醫門行瀉實為高。
浮沉腹脹水分瀉,氣喘息粗瀉三裏,
更於膝中陰穀針,小便淋漓皆消盡。
環跳能除腿股風,冷風膝痹瘧疾同,
最好風池尋的穴,間使雙刺有神功。
傷寒一日調風府,少陽二穴風池取,
三五七日病過經,依此針之無不應。
心疼嘔吐上脘直,豐隆兩穴更無疑,
蛔蟲並出傷寒病,金針宜刺顯明醫。
男子痃癖取少商,女人血氣陰交當,
自盜二汗虛宜補,委中妙穴可傳揚。
項強腫痛屈伸難,更兼體重腰背癱,
宜向束骨三裏取,教君頃刻便開顏。
閃挫脊膂腰難轉,舉步多難行重賽,
遍體遊氣生虛浮,複溜一刺人健羨。
久患腰痛背胛勞,但尋中注穴中調,
行外用心須尋覓,管取從今見識高。
腰背連臍痛不休,手中三裏穴堪求,
神針未出急須瀉,得氣之時不用留。
小脹便澼最難醫,氣海中極間使宜,
三裏更須明補瀉,下針斷不失毫厘。
上《天元太乙歌》,月瞿仙所撰,今自《神應經》表尋於此。
行針指要歌
《聚英》
或針風,先向風府百會中;或針水,水分夾臍上邊取;或針結,針著大腸泄水穴;或針勞,須向膏肓及百勞;或針虛,氣海丹田委中奇;或針氣,膻中一穴分明記;或針嗽,肺俞風門須用灸;或針痰,先針中脘三裏間;或針吐,中脘氣海膻中補,翻胃吐食一般醫,針中有妙少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