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1 / 2)

玉 龍 賦

《聚英》

夫參博以為要,輯簡而舍煩,總《玉龍》以成賦,信金針以獲安。原夫卒暴中風,頂門、百會;腳氣連延,裏、絕、三交。頭風鼻淵,上星可用;耳聾腮腫,聽會偏高。攢竹、頭維,治目疼頭痛;乳根、俞府,療嗽氣痰哮。風市、陰市,驅腿腳之乏力;陰陵、陽陵,除膝腫之難熬。二白醫痔漏,間使剿瘧疾;大敦去疝氣,膏肓補虛勞。天井治瘰鬁癮診,神門治呆癡笑咷。咳嗽風痰,太淵、列缺直刺;尫贏喘促,璿璣、氣海當知。期門、大敦,能治堅痃疝氣;勞宮、大陵,可療心悶瘡痍。心悸虛煩刺三裏,時疫痎瘧尋後溪。絕骨、三裏、陰交,腳氣宜此;睛明、太陽、魚尾,目症憑茲。老者便多,命門兼腎俞而著艾;婦人乳腫,少澤與太陽之可推。身柱蠲嗽,能除膂痛;至陽卻疸,善治神疲。長強、承山,灸痔最妙;豐隆、肺俞,痰嗽稱奇。風門主傷冒寒邪之嗽,天樞理感患脾泄之危。風池、絕骨,而療乎傴僂;人中、曲池,可治其痿傴。期門刺傷寒未解,經不再傳;鳩尾針癲癇已發,慎其妄施。陰交、水分、三裏,蠱脹直刺;商丘、解溪、丘墟,腳痛堪追。尺澤理筋急之不用,腕骨療手腕之難移。肩脊痛兮,五樞兼於背縫;肘攣痛兮,尺澤合於曲池。風濕傳於兩肩,肩髃可療;壅熱盛乎三焦,關衝最宜。手臂紅腫,中渚、液門要辨;脾虛黃疸,腕骨、中脘何疑。傷寒無汗,攻複溜宜瀉;傷寒有汗,取合穀當隨。欲調飽滿之氣逆,三裏可勝;要起六脈之沉匿,複溜稱神。照海、支溝,通大便之秘;內庭、臨泣,理小腹之月真。天突、膻中醫喘嗽,地倉、頰車療口喎。迎香攻鼻窒為最,肩井除臂痛如拿。二間治牙疼,中魁理翻胃而即愈;百勞止虛汗,通裏療心驚而即瘥。大小骨空,治眼爛能止冷淚;左右太陽,醫目疼善除血翳。心俞、腎俞,治腰腎虛乏之夢遺;人中、委中,除腰脊痛閃之難製。太溪、昆侖、申脈,最療足腫之迍;湧泉、關元、豐隆,為治屍勞之例。印堂治其驚搐,神庭理乎頭風。大陵、人中頻瀉,口氣全除;帶脈、關元多灸,腎敗堪攻。腿腳重疼針髖骨、膝關、膝眼;行步艱楚,刺三裏、中封、太衝。取內關於照海,醫腹疾之塊;搐迎香於鼻內,消眼熱之紅。肚痛秘結,大陵合外關於支溝;腿風濕痛,居髎兼環跳於委中。上脘、中脘,治九種之心痛;赤帶白帶,求中極之異同。又苦心虛熱壅,少衝明於濟奪;目昏血溢。肝俞辨其實虛。當心傳之玄要,究手法之疾徐。或值挫閃疼痛之不足,此為難擬定穴之可祛。輯管見以便誦讀,幸高明而無哂諸。此賦總輯《玉龍歌》要旨爾,歌見三卷。

雜治病十一穴歌

《針灸大全》

攢竹絲竹主頭疼,偏正皆宜向此針。

更去大都徐瀉動,風池宜刺三分深。

曲池合穀先針瀉,永與除屙病不侵。

依此下針無不應,各教隨手便安寧。

頭風頭痛與牙疼,合穀三間兩穴尋。

更向大都針眼痛,太淵穴內用行針。

牙痛三分針呂細,齒疼依前指上明。

更加大都左之右,交互相迎仔細尋。

聽會兼之與聽宮。七分針瀉耳中聾。

耳門又瀉三分許,更加七壯灸聽宮。

大腸經內將針瀉,曲池合穀七分中。

醫者若能明此理,針下之時便見功。

肩背並和肩膊痛,曲池合穀七分深。

未愈尺澤加一寸,更於三間次第行。

各入七分於穴內,少風二府刺心經。

穴內淺深依法用,當時蠲疾兩之輕。

咽喉以下至於臍,胃脘之中百病危。

心氣痛時胸結硬,傷寒嘔噦悶涎隨。

列缺下針三分許,三分針瀉到風池。

二足三間並三裏,中衝還刺五分依。

汗出難來到腕骨,五分針瀉要君知。

魚際經渠並通裏,一分針瀉汗淋漓。

二指三間及三裏,大指各刺五分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