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板和骨剌覆蓋了它們整個身體的上表麵,其中脖子上麵高聳的尖剌有十幾厘米長。這樣的“重裝甲”確實可以讓絕大多數捕食者望而卻步。
那麼,楣甲龍是不是可以根本不理睬周圍目卩些貪婪的食肉恐龍而隻管優哉遊哉地生活呢?當然不是。因為在當時那個世界上,許多食肉恐龍無時無刻不在威脅著其他動物的安全。
當時的美國西部遊蕩著一種叫做尤他強盜龍的凶猛的食肉恐龍,它們目光敏銳,跑得很快,最厲害的武器是最內側的手指和腳趾上長著的又長又尖的彎彎的利爪,可以輕易地抓破2—3厘米厚的動物皮膚。許多素食恐龍經常成為這些利爪的犧牲品。行動緩慢感覺遲鈍的楣甲龍自然也往往成為尤他強盜龍偷襲的目標。
當一隻尤他強盜龍盯上一隻楣甲龍的時候,尤他強盜龍會在楣甲龍還沒有意識到的情況下就猛撲過去。這時候,如果楣甲龍還沒有迅速作出反應的話,尤他強盜龍目卩鋒利的長爪可能就已經抓破了它的致命部位或沒有骨甲保護的腹部。
但是對那些在取食、行走和做各種活動時都時刻保持警惕的楣甲龍來說,尤他強盜龍就沒有那麼容易得手了。楣甲龍往往會在尤他強盜龍撲上來前的一刹目,將它的背部轉向襲擊者而將致命部位和腹部保護起來。此時,尤他強盜龍的爪子對楣甲龍背上的硬甲和長剌就無能為力了。
尤他強盜龍那彎刀一樣的爪子雖然鋒利,但是也過於細長,如果不、心的話,還會因別在楣甲龍的骨剌裏或卡在骨甲裏而折斷。尤他強盜龍可不願意冒這樣的風險。在這種情況下,尤他強盜龍隻好悻悻地走開,再去尋找其他的獵物或機會。
埃德蒙頓甲龍
簡介
埃德蒙頓甲龍生活在距今8000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體長約7米,體重4噸,以低矮的蕨類植物為食。
埃德蒙頓甲龍披了一身重重的釘狀和塊狀甲板,用於保護自己。在它的頭部還有一些像拚圖玩具一樣接在一起的骨板,保護著三角形的腦袋。除了這層厚厚的重甲之外,埃德蒙頓甲龍還有另外一種保護自己的方式。在它身體的兩側,各長有一排很尖銳的骨質剌,使它具有伸向兩側的剌狀邊緣。當它受到攻擊的時候,它大概會匍匐在地上,以保護自己無甲板的柔軟的肚子。
埃德蒙頓甲龍在灌木叢或低矮的樹叢中吃東西的時候,用它那無牙的尖銳的橡把嫩樹葉叼下。在它的大嘴的深處長著一排樹葉形牙齒,可以把叼下來的食物嚼爛。埃德蒙頓甲龍靠四條粗壯的腿行走’這4條腿足以支撐它寬闊、扁平的身體。它有短短的脖子和末端尖細的尾巴。
頸部骨板
除了背部的骨板外’埃德蒙頓甲龍的頸部上也長有骨板,從頸部前端到肩部總共有3S卩,最後麵的2塊骨板是3排頸部骨板中最大的。據推測,其頸部骨板的表麵可能曾包著一層角質。它的這些骨板像是圍護在柔軟頸部上的堅硬盾牌,當阿爾伯塔龍試圖用尖牙咬住埃德蒙頓甲龍的頸部時,頸部的骨板便提供了有效的防護。埃德蒙頓甲龍的肩部還有可怕的骨釘,這也能保護它的頸部。
牙齒
盡管埃德蒙頓甲龍生活在白堊紀末期,應該說比大多數鳥臀目恐龍都要進化一些,但它的牙齒卻比較原始,而且牙齒與牙齒間互不相連。它的頰齒從正麵看,牙冠呈葉狀,中間還有脊狀突起,牙齒的兩麵都有牙釉質的保護,能夠抗磨損。埃德蒙頓甲龍的牙齒從牙冠到牙根長約4厘米,這在甲龍類結節龍科恐龍中算是比較4、的,但相對於那些甲龍科恐龍而言卻要大得多。
生活形態
埃德蒙頓甲龍的嘴部相當狹窄,所以它可能是一個挑食者,它會選擇一些汁液最多的植物來吃。當在灌木叢或低矮的樹叢中吃東西的時候,埃德蒙頓甲龍會用它那前方無牙的橡部把嫩樹葉叼下,然後再依靠大嘴深處的頰齒把叼下來的食物嚼爛。不過到了旱季,埃德蒙頓甲龍喜愛吃的植物枯死後,它也可能會去啃食樹皮或者堅韌的灌木。一旦有肉食性恐龍想以它為食時,埃德蒙頓甲龍身體兩側以及肩上的尖剌就成為它最好的武器。
南極甲龍
南極甲龍(屬名:Antairopelta)意為“南極洲的盾甲”,是種甲龍下目恐龍,生存於晚白堊紀的南極。南極甲龍的體型中等,同時具有結節龍科與甲龍科的特征,使它們難以準確地分類。目前唯一的標本是在1986年發現於詹姆斯羅斯島,是第一種在南極洲發現的恐龍,但卻是繼冰脊龍之後,第二種被命名的南極洲丨恐龍。目前隻有唯一種—奧氏南極甲龍(A.oliver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