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現在起,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吧。讓我們從欲望帶給我們的煩惱中解脫出來,讓幸福的味道充滿在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
煩惱是因為欲望太多,不知道何去何從;煩惱是因為我們身不由己,百事纏身。隻有擺脫煩惱,我們才能讓心靈獲得富足,才能讓我們的人生幸福。對大多數人來說,能夠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這無疑是幸福的。
不管在生活中還是工作中,隻有將自己投入到自己喜歡的事物中,才能使自己快快樂樂地勇往直前,才能真正地獲得快樂和幸福。你還記得兒時的夢想嗎?你還記得大學畢業前的願望嗎?你還在為名利苦苦奮鬥,被煩惱所困嗎?你找到了幸福的答案了嗎?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吧,相信你很快就會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
漢德·泰萊是紐約曼哈頓區的一位神父。
那天,教區醫院裏一位病人生命垂危,他被請過去住持臨終前的懺悔。他到醫院後聽到了這樣一段話:“仁慈的上帝!我喜歡唱歌,音樂是我的生命,我的願望是唱遍美國。作為一名黑人,我實現了這個願望,我沒有什麼要懺悔的。現在我隻想說,感謝您,您讓我愉快地度過了一生,並讓我用歌聲養活了我的6個孩子。現在我的生命就要結束了,但死而無憾。仁慈的神父,現在我隻想請您轉告我的孩子,讓他們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吧,他們的父親是會為他們驕傲的。”
一個流浪歌手,臨終時能說出這樣的話,讓泰萊神父感到非常吃驚,因為這名黑人歌手的所有家當,就是一把吉他。他的工作是每到一處,把頭上的帽子放在地上,開始唱歌。40年來,他如癡如醉,用他蒼涼的西部歌曲,感染他的聽眾,從而換取那份他應得的報酬。
黑人的話讓神父想起5年前曾主持過的一次臨終懺悔。那是位富翁,住在裏士本區,他的懺悔竟然和這位黑人流浪漢差不多。他對神父說:“我喜歡賽車,我從小研究它們、改進它們、經營它們,一輩子都沒離開過它們。這種愛好與工作難分、閑暇與興趣結合的生活,讓我非常滿意,並且從中還賺了大筆的錢,我沒有什麼要懺悔的。”
白天的經曆和對那位富翁的回憶,讓泰萊神父陷入沉思。當晚,他給報社去了一封信。信裏寫道:“人應該怎樣度過自己的一生才不會留下悔恨呢?我想也許做到兩條就夠了:第一條,做自己喜歡做的事;第二條,想辦法從中賺到錢。”
後來,泰萊神父的這兩條準則,被許多美國人信奉為生活的信條:做自己喜歡做的事,生活才能愉快;想辦法從中賺到錢,才能獲得經濟保障,維持生活。果真實現了這兩條,在物質和精神生活方麵都可算是成功了,自然而然,人生的幸福也就到來了。
對我們每個人來說,我們都喜歡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有人喜歡寫作,喜歡舞蹈。正因為有這些愛好的存在,你可以為你的生活添加滋味,同時也可以借著它實現自己的理想,成就你的幸福人生。
很多人有這樣一個誤解,即以為要痛苦才能賺錢,辛辛苦苦才叫工作。其實不然,真正賺錢、真正成功的人,不會是為賺錢而痛苦的人,因為他們做的是自己樂意做的事,是興趣所在,賺不賺錢對他們來說並不是最主要的,他們隻負責讓自己快樂和幸福。可奇怪的是:錢似乎也喜歡快樂的人,所以他們既成功又幸福。
一位名人曾經說過:“一個人一生隻能做一件事。”他所說的一件事,實際上就是指某一項宏大的事業。一個人本事再大,精力再多,壽命再長,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把三百六十行都嚐試到,他所做的事情實在是有限的。因而,一個人要實現人生的價值,就得珍惜這有限的時間,就得選擇最適合於自己去做的事。不要什麼都做,結果什麼都做不好,既浪費了時間也浪費了生命,徒留悲傷在心中。
或許,在很多人看來枯燥無味的事情,對你來說是非常感興趣的;或許,你因為忙著商場、官場的林林總總,生活讓你失去了方向;或許,你做過很多事情,但是,依然沒有找到幸福的方向……
那麼,從現在起,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吧。讓我們從欲望帶給我們的煩惱中解脫出來,讓幸福的味道充滿在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