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6章 樂觀才能讓生活充滿幸福的陽光(1 / 2)

生活中的陽光,不是靠別人給予的,它需要你自己創造;人生的幸福,不在於你獲得多少,而在於你是否有一顆樂觀的心,去體會人生,享受人生。

同樣的半杯水,樂觀的人看到的是希望而悲觀的人卻把自己引向絕望的深淵。現實生活中未嚐不是這樣,同樣的2000元的工資,對於樂觀的人來說,有一個安定的工作,穩定的收入,衣食無憂,足矣;但是,對於悲觀的人來說,這些錢不過是維持溫飽,寧可錯過,也不願意去工作。

生活我們經常會接觸到兩種人:樂觀的和悲觀的。悲觀者會認為自己是“腳踏實地”的人。他們堅持認為人生艱苦,成功並不是舉手之勞。他們相信,如果你能預見到事情會出差錯,當真的出錯時你才不會失望。

悲觀者想證明他們的負麵假設是正確的。他們用負麵經驗來對抗樂觀主義。他們以為樂觀的人是鴕鳥,隻會把頭埋在沙子裏,根本就不了解人生的現實與艱苦。

不過,樂觀的人也都明白,沒人握有未卜先知的水晶球,沒人可以準確地預知未來。在這個前提下,他們知道悲觀主義者雖然很肯定事情定不會奏效,卻仍任意猜測,並且假定這是真的。樂觀的人相信由於沒有人真的知道會發生什麼事,所以還是樂觀一點好,凡事往好的方向想,人生才會比較愉快,比較充實,內心才會有幸福感。

一個寒冷的冬天,紐約一條繁華的大街上,有一個雙目失明的乞丐。那乞丐的脖子上掛著一塊牌子,上麵寫著:“自幼失明。”有一天,一個詩人走近他身旁,他便向詩人乞討。詩人說:“我也很窮,不過我可以給你點別的!”說完,他便隨手在乞丐的牌子上寫了一句話。

那一天,乞丐得到很多人的同情和施舍。於是,疑惑的乞丐問身邊的人:“他給我寫了什麼呢?”旁人便向乞丐念了牌子上詩人所寫的句子:“春天就要來了,可是我卻不能見到它。”

其實,牌子上的意思是一樣的,詩人隻是換了種表達方式,卻換來完全不同的結果。生活中,每個人都無一例外地、多或少地承受著生活的壓力和不如意,用悲觀的意識麵對生活中的痛苦隻會讓自己體會到更加深刻的痛苦和挫敗感,而樂觀的情緒卻總會在不如意的境遇中發現希望,讓陽光照進生活,讓沉悶的心得到快樂,讓人生從苦難的深淵走向幸福的殿堂。

有一個聰明的年輕人,很想在一切方麵都比他身邊的人強,他尤其想成為一名大學問家。可是,許多年過去了,他的其他方麵都不錯,學業卻沒有長進。他很苦惱,就去向一個大師求教。

大師說:“我們登山吧,到山頂你就知道該如何做了。”

那山上有許多晶瑩的小石頭,煞是迷人。每見到他喜歡的石頭,大師就讓他裝進袋子裏背著,很快,他就吃不消了。“大師,再背,別說到山頂了,恐怕連動也不能動了。”他疑惑地望著大師。“是呀,那該怎麼辦呢?”大師微微一笑:“該放下,不放下背著石頭咋能登山呢?”

年輕人一愣,忽覺心中一亮,向大師道了謝走了。之後,他一心做學問,進步飛快……

其實,人要有所得必要有所失,隻有學會放棄,才有可能登上人生的極至高峰。

在人生路上,每個人不都是在不斷地累積東西?這些東西包括你的名譽、地位、財富、親情、人際、健康、知識等等。另外,當然也包括了煩惱、憂悶、挫折、沮喪、壓力等等。這些東西,有的早該丟棄而未丟棄,有的則是早該儲存而未儲存。隻有在了如指掌之後才會懂得放棄並善於放棄,隻有在懂得並善於放棄之後才會斂集無盡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