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一役,我軍雖是慘勝,但是對整個江南戰局卻產生了深遠影響。這場勝利也許並沒有完全消除孫堅水軍對長江的威脅,但是這場大戰挫動了江東水軍的元氣,令孫堅無法再保證對長江的封鎖,從而劉備軍可以通過長江水運支援深入敵後的薑維所部。
得到後方支援的薑維軍,立時注入了一針強心劑,建業的薑維再次進兵,攻占了吳城,然後馬不停蹄地又攻下會稽。孫堅在江東並未留下重兵防守,被薑維這一突襲,立時兵敗如山倒。而關羽也由江陵出發,率軍從廬江登岸,拿下了甘寧把守的壽春,孫堅軍除了柴桑外,已經丟掉了江東的大部分領土。而劉備也聽從諸葛亮地建議,一麵積極準備收複襄陽,一麵將發展重心向江東轉移。
身在北方的孫堅也意識到了江南局勢的險惡,造成局勢惡化的根本原因則是因為水軍失去對長江的控製,喪失了作戰的主動權。於是孫堅下令烏林港的陸抗集結水軍殘餘力量,務必打敗我軍,恢複對長江水運的控製,以期奪回江南戰場的主動權。
現在長江的水上霸權,成為了左右江南戰局的關鍵。已經將江津港接手,作為水軍基地的我,立即就這一情況再次招開了作戰會議。
“此次陸抗集結五萬大軍,欲與我荊南水軍決一死戰。事關我軍水軍生死存亡,勝則興,敗則滅,還望大家暢所欲言,擬定一個對策出來。”我說完看著帳下諸將官,經過上次大戰,他們明顯不會再輕敵了。
龐統先說道:“主公,據我們得到的情報,陸抗大軍雖然號稱五萬,但實際上有一萬是柴桑調來的援兵,並不習水戰,還有一萬新募的新兵,雖然經過一段時間的水軍操練,可並不足懼,唯有從江津港退至烏林的兩萬江東敗兵和陸抗的一萬本部水軍才是真正的江東水軍精銳。就綜合戰力來講,並不會比上次江津港一役強。”
一邊的張允道:“陸抗雖有三萬精銳水師,但其大型鬥艦均在江津一役損毀,所轄水軍大都是以樓船和艨衝部隊為主,隻要我軍占穩上遊地利,不讓對方順勢衝擊,勝算應有七成。”
鬥艦雖然堅固且攻擊力強,但是移動起來就不太靈便了,所以上次戰鬥中跑得慢的鬥艦都成了我軍追殺的目標,孫堅水軍損失最多的反而是這種水上堡壘。
我點頭道:“張都督說得不錯,隻要我軍小心行事,獲勝則是不難,但是此戰事關重大,還希望大家能想出一個萬全之策。”
黃忠插言道:“既然我軍單獨作戰無法保證勝利,何不讓劉備派兵參戰?到時水陸並進,何愁江東水軍不破。”
魏延也點頭道:“我同意黃老將軍所言,那劉備趁我軍打敗江東水軍之時,立即支援前線部隊,連下三城,現在也是他們出把力的時候了。”
龐統對此也沒有異議,隻要能打敗孫堅水軍,劉備在江東還不橫著走嗎,不怕他不答應。
十日後,收到張飛率三萬大軍從陸路進攻烏林的消息,我軍五萬水軍也順流而下,直取烏林。
雖然陸抗水軍隻要退到江麵上,張飛便沒有辦法。可是烏林港作為水軍的後勤基地,屯積了大量糧草物資,烏林失守,整個江東水軍在荊州的據點就會全部喪失,所以這一戰既要打敗我軍水軍,還要保住烏林港。
陸抗無奈,隻能讓一萬本部水軍上岸當步兵用,會合柴桑的一萬援兵,共兩萬人迎擊張飛。而之前在我軍手中吃了虧的程普和朱恒二人則帶領三萬水師,迎擊我軍。
這次我軍是有備而來,而且手下的這些水兵對上程普和朱恒的水軍時,也有了心理優勢,不管怎麼說也是曾經戰勝過對方的。
果然這次孫堅派來迎戰的水軍多以艨衝為主,期望以其熟練的水戰技巧與我軍周旋。張允現在底氣也足了很多,將整個水軍艦隊全麵鋪開,以鬥艦為基幹,樓船護衛兩翼,艨衝遊離其間,列好陣勢,步步進逼。
江東水軍處在下遊,沒有了衝擊力,不敢貿然接戰,想包抄到上遊,卻又無法突破我軍江麵封鎖,隻得步步後退。
連退數裏之後,我軍陣形仍然保持不亂。程普無法,再退就隻能退回烏林了,隻得令朱恒率軍上前接戰。但是我軍早有準備,箭矢投石如雨點一般落下,朱恒連衝數次,都無功而回。
看到大塊地投石砸中對方的戰船後,造成巨大的傷害,我深感改裝投石機的工夫沒白忙。
這時風向也對我軍有利,正是順風順水,程普朱恒戰一陣又退一段,離烏林港越來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