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二、自我催眠的準備1(1 / 3)

要想有效地實施自我催眠,並達到預期的效果,一係列的前期準備工作必不可少且需精心安排。

1、場所的選擇

對於自我催眠初學者而言,在練習時要盡量避免外界的幹擾,在場所選擇時要注意下述問題:

●房間的大小

房間太小容易使被催眠者有一種束縛感或被壓迫感,太大則會有精神散漫之弊,10平方米左右的房間比較合適。

●室溫

室溫不宜過冷或過熱,過冷會使人緊張、注意力不集中,過熱會使人感覺悶熱,以20℃~25℃為宜,以自我感覺舒適為度。

●照明

催眠室內不要光線太強,或燈管有故障一閃一滅。

與直接照明相比,柔和、間接照明最合適。掛上窗簾,防止陽光直射。打開落地燈(落地燈比頭頂燈好),讓燈光照向牆壁、窗簾,對於10平方米的房間使用40W的燈就足夠了。

●房間的色彩

房間的色彩以奶油色或淡綠色為佳。這種顏色給人以寧靜、舒適、安詳的感覺,有利於自我催眠練習的順利進行。粉紅或紅色過多,給人以焦躁不安的感覺;深藍色或黑色則又可能使人心境沉悶。白色牆壁的房間,隻要控製好光線,讓反光不太強也就可以了。

●聲音、氣味及其他

場所以安靜為宜,應避免喧鬧聲、樓道走步聲、水管流水聲以及家用電器的聲音等。

避免放置有刺激性氣味的東西,比如木材味、塗料味較重的房間盡量不使用。

最好避免空調或電風扇的風直接對著人吹。

●家具和裝飾

家具、牆壁、地板、布簾和地毯的裝飾應力求簡潔、素雅,減少無關刺激物,不因此而分散注意力。

當練習者達到一定的熟練程度,能夠自由出入恍惚(催眠)狀態時,對練習環境的要求便可適當放寬。你可以選擇某個比較隱蔽的室外場所——鳥語花香的庭院、清新宜人的公園,或是海風拂麵的沙灘,在大自然的懷抱中練習自我催眠。甚至有不少練習者在候車廳、候診室等地利用等候的間隙練習自我催眠。

專欄14:噪音的利用

在自我催眠過程中,有的聲音還可能起到加強催眠效果的作用。例如,電動機的轉動聲,節拍器的聲音等等,都可以起到輔助催眠的作用。究其原因,是因為單調、重複的刺激有利於大腦皮層進入抑製狀態。但是,如果聲音是突然的、斷續的、無規律的,那隻能起到相反的作用了。

你甚至可以利用外界的噪音來放鬆和進入自我催眠狀態。首先你需要做一點調整,不要把這些無法避免的噪音當作阻礙,而要當作幫我們進入自我催眠的助手。在我們感知這個世界的過程中,適時地轉變觀念是很有必要的。如果噪音來自過往的車輛,你可以給自己這樣的暗示:“當飛機的聲音接近時,我可以把所有的緊張和擔憂打包。等到聲音離我最近時,我可以把這個裝滿壓力和問題的包裹丟到飛機上,讓飛機把它們帶走。”當引擎的聲音漸漸在耳邊消失時,想象你肌肉中的緊張和壓力也隨之消失了。

2、時間的安排

●練習頻率——每天1—3次,每次15—20分鍾。

●何時練習——你可以自由地決定練習時間,根據你的喜好,根據你的可能。一般來說,早上練習效果最好,有人誤以為昏昏欲睡之時容易進行催眠狀態,實際情況是適度清醒的時候進行練習,效果最好。

●進入催眠狀態所需時間——對於初學者而言,可能要花較長的時間才能實現放鬆和達到內心的平靜,進入催眠狀態可能需要15到30分鍾。但當你練習的次數越多,導入技術日臻成熟時,你可能隻需要8到10分鍾。

●催眠過程所需時間——在自我催眠中,你想要實現的轉變越多,或目標越複雜,你在催眠中花費的時間就會越長。

專欄15——迷你催眠

也有不少熟練的練習者每天會進行多次的“迷你自我催眠”——每次隻花費3到4分鍾。即使是這樣簡短的練習也能讓你獲得有效的放鬆。當然,這是建立在長期規律實踐的基礎上的。由於暗示效果具有累加性,因此重複是一種很成功的策略,通過重複的練習,你將能更快地進入催眠狀態,並從中獲得更大的收獲。

3、良好的心態

良好的心態有利於順暢地進入自我催眠狀態。

●責任感——要想掌握自我催眠,最為關鍵的秘訣是樹立起對自己和對生活的責任感。如果你相信你的角色和生活都是由他人、命運,或是任何神秘力量掌控,你又如何能夠改變它?當你把生活的責任交付給他人時,你也出讓了創造和改變自己的力量。所以,成為優秀自我催眠師的第一步便是有意識地聲明自己創造生活的權力,按照自己的期望去塑造它。從對自己和對生活承擔責任做起——不管是生活中積極的、光輝燦爛的一麵,還是消極的、遍布陰霾的一麵,統統承擔起對它們的責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