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健康新表述
人類對健康的認識是一個漸進的、發展的過程。
先前的觀念是健康隻與身體有關,1989年,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作出權威新界定:健康包括身體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與社會適應良好。
過去認為,一個人要不有疾病,要不就是健康的,新近的研究卻指出健康狀態是一個連續體,隻有少部分人處於這個連續體的兩端——有疾病(約20%左右)或完全健康(5%左右),更多的人(約75%左右)則處於中間狀態。
可見,人體在健康狀態(第一狀態)和疾病狀態(第二狀態)之外,還存在著一種非健康非疾病的中間狀態,稱為“第三狀態”、亦稱灰色地帶,就是亞健康狀態。
2、關於亞健康
亞健康——
●處於健康與疾病之間的臨界狀態,即各種儀器及檢驗結果為陰性,但人體有各種各樣不適感覺的一種健康低質狀態及其體驗。
●機體雖無明確疾病,但在軀體上、心理上出現種種不適的感覺和症狀,個體活力和對外界適應力降低等表現。
亞健康有三種形態:
●軀體性亞健康狀態。
●心理性亞健康狀態。
●社會適應性亞健康狀態。
如果一個人具有下述表現,那就說明他處於不同程度亞健康狀態之中了。
心理方麵:情緒低落、精神不振、易激動、情緒不穩、頭腦不清,記憶力下降、容易生悶氣,對生活無興趣、放任衝動、角色混亂、焦慮、恐懼、緊張、強迫、失眠、壓抑、妒忌、罪惡感、無助感、神經質、疑病等等。
生理方麵:渾身無力、體力下降、易疲勞、精力不足、性功能減退、眼睛疲勞、視力下降、工作效率不高、皮膚幹燥、頭皮瘙癢、四肢麻木、頸背部僵硬、酸痛、頭重或頭痛、咽喉異物感、食欲減退、手足冰冷、心悸氣短、胸悶不適等等。所有這一切都找不到生物學的解釋。
行為方麵:冷漠、無助、孤獨、空虛、自閉、攻擊、冒險、物質濫用。社會適應能力差、人際關係不穩定等等。
3、心理亞健康的危害
●導致生活質量明顯下降。
●給人的身心帶來種種困擾。
●心理危機與精神疾病的前兆。
●引發一係列身心疾病。
●造成社會財富的損失。
●社會和諧的破壞因素。
專欄1:精神抑鬱與癌症
現代醫學發現,癌症從本質上說是一種心理生理疾病,是由長期精神抑鬱所致。這是因為,大腦皮層的機能狀態對人體各器官的病理過程起著重要的影響作用。若是長期過度地刺激中樞神經,可導致大腦皮層興奮、抑製過程的失調,由於心理平衡的破壞導致生理機能的功能紊亂和免疫機製的麻痹。這樣,可使人體內原來潛伏的惡性細胞激發增生,變成惡性腫瘤。不良情緒的長期惡性刺激信息,可能直接促使正常細胞發生異常變化,甚至變成癌細胞。據英國的有關統計數據表明,在250多名癌症患者中,大約有150多人在發病前,心理上曾遭受過嚴重的挫折。
專欄2:社會也為心理亞健康埋單
美國的統計數據表明,每年因員工心理壓力給美國公司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3050億美元,超過500家大公司稅後利潤的5倍。英國所做的工作壓力研究發現,由於工作壓力造成的代價,達到他們國民生產總值的1%。所以根據官方統計數字,壓力導致的疾病估計每年會使英國的經濟損失是8000萬個工作日,每年的代價要高達70億英鎊。美國心理學家協會公布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65%左右的美國就業人士內心都是消極情緒占上風,這種情緒輕則表現為不滿現狀,深感疲憊;重則不堪重負,患上嚴重的身心疾病。
4、愈演愈烈的心理亞健康
心理亞健康現象肯定不是今天才有的,但現階段表現得更為普遍、更為突出也是不爭的事實。聯合國專家預言:“從現在到二十一世紀中葉,沒有任何一種災難能像心理危機那樣帶給人們持續而深刻的痛苦。”美國《托薩世界報》報道說,今日社會赴醫院就診的病人中,估計有60%的人無特殊疾病,隻不過感到痛苦而已。